紛繁復雜的國際舞臺上,總有國家要在經濟與政治的夾縫中尋找生存之道。敘利亞,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度,如今正面臨著這樣艱難的選擇。而到訪中東的特朗普,似乎將收到一份“大禮”。
1.敘利亞要和美國簽礦產協議
據英媒報道,敘利亞政權領導人沙拉(此前曾化名朱拉尼)提議,效仿烏克蘭,與美國簽署礦產協議。希望通過資源換取喘息的空間,但這種交易可能讓敘利亞的未來陷入更加不可控的境地。
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個緩解國內危機的好辦法。敘利亞的自然資源豐富,石油儲量位居中東第十,磷酸鹽資源更是全球第十二。然而,自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庫爾德武裝在美國撐腰下掌控了大部分石油產地,導致敘利亞本國能源供給十分緊張,財政收入急劇萎縮。如今,敘利亞還要將礦產資源雙手奉上。
這樣的合作,更像是一場不對等的博弈。未來美國企業通過所謂的“法律優先條款”,將榨取大部分利潤,留給敘利亞的不過是象征性的稅收。用資源換取美國態度的改變,看似解決燃眉之急,卻可能讓敘利亞陷入長期貧困,將主權拱手相讓。
2.特朗普宣布解除制裁,讓敘看到希望?
那么,沙拉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或許與特朗普近期的舉動有關。
近日,特朗普宣布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這是14年來美國總統首次出現立場轉變,這無疑讓敘利亞看到了希望。或許是為了推動局勢更好的發展,沙拉拋出了礦產協議這個籌碼。
換言之,如果雙方達成協議,對于美國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對于特朗普來說,更是一份大禮。
特朗普又是為何突然轉變態度呢?
美國與沙特、土耳其之間的隱秘盟約,或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沙特放下了曾經對敘利亞的敵意,開始逐步恢復外交關系;而土耳其近期在敘境內的一連串行動調整,也暗藏玄機。特朗普顯然是想與這兩個地區大國交換更大的戰略回報,以進一步增強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
未來的敘利亞是否能真正贏得解封后的重生機會?這背后隱藏的風險,國家利益的博弈,正一步步將它推向聚光燈下。特朗普的“善意”,是否真能轉化為實質性的行動,答案似乎依舊朦朧不清。
3.特朗普的決定,真能落實嗎?
特朗普解除對敘利亞制裁的聲明一出,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在一些專家看來,所謂的“松綁”執行起來并沒有那么簡單。針對敘利亞的制裁,不是一紙行政命令就能輕易撤除的。首先,美國國內的政治氛圍并不支持大幅調整對敘態度。有相當一部分鷹派力量認為,對敘利亞進行任何形式的讓步都是不可接受的。一旦特朗普的“解封”行動涉及具體政策變化,必然會遭到這些鷹派人士的猛烈抨擊。
其次,美國在敘利亞的戰略布局根深蒂固。幾十年來,無論是白宮、財政部還是情報機構,對于敘利亞這塊中東戰略要地的控制權都極為重視。敘利亞境內長久駐扎的美國軍事力量,以及被牢牢控制的油田資源,都是美國手中的王牌,不會輕易放棄。
如果制裁解除僅限于形式上的“階段性豁免”或“象征性調整”,那么敘利亞又能獲得多少喘息的機會呢?從過去十余年間積累的種種經驗來看,美國在全球事務上的介入向來謀求最大化利益,這種趨勢不會因為一則聲明而有所改變。換句話說,面對“雷聲大雨點小”的解除制裁,敘利亞的未來依舊被不確定性的陰云籠罩。
4.特朗普對敘策略,再次瞄準中俄?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此次對敘利亞態度的轉變,或許與中俄在中東影響力激增有關。
中國成功斡旋沙特與伊朗展開對話后,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實力,也無形中加強了對中東的影響。俄羅斯不僅積極參與敘利亞重建進程,還與德黑蘭簽署了多項戰略協議,這些都是對美國影響力的有效削弱。
這種背景下,美國意識到,如果不在策略上做出調整,可能很快就會被邊緣化。正是在這樣的壓力下,特朗普的“松綁”策略出臺了,以求在中東的大博弈中保住話語權。
不少專家推測,美國這一系列動作很可能是在“投石問路”,用以探測各方反應,而不是想與敘利亞真正和解。
用一句話來概括:美國推行的霸權主義很難消失,不過是換個包裝卷土重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