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各地的村支書們在短視頻平臺上突然卷了起來,紛紛下場獻歌熱舞,秀出十八般武藝,引發網友戲謔。當前,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數字技術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村支書們通過短視頻平臺或宣傳或帶貨本是一種創新嘗試,但近期卻出現了盲目跟風、追求流量、媚俗審丑等現象,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
現象成因:從創新嘗試到流量內卷
村支書們似乎一夜之間都開始“花式整活”,輿論也從早期的 “獵奇圍觀”到如今的“實效追問”,有其深層次的原因。其一,鄉村數字化轉型初期,缺乏專業團隊和運營經驗,模仿爆款視頻成為低成本的捷徑。如新疆警察普法視頻、特產拋送等創意被多地村支書復制,形成“千村一面”的同質化內容。其二,流量經濟的誘惑也蔓延到了村支書群體中,短期流量帶來的農產品銷量提升,促使部分干部將重心從產業建設轉向“數據游戲”。其三,不排除部分地方政府將短視頻傳播效果納入基層考核指標,導致村支書們為完成“數字政績”盲目跟風,讓“敢跳舞”成為考核評價的隱性門檻。
輿論反應:支持與質疑的撕裂
針對村支書們拍短視頻,輿論場上支持與質疑的聲音交織。肯定的聲音認為,這是基層治理的積極轉型。當村支書們實現了從管理者到服務者的角色轉變,引發一眾網友心疼這些基層干部,網友認為村支書們為了給家鄉引流發展經濟,不惜在鏡頭面前犧牲自己形象,是一次有益的嘗試。比如湖南衡南縣車江街道鐵市村50歲的村支書寧順華靠跳舞視頻走紅,吸引游客暴增,也讓眾多網友點贊。
而村支書們拍短視頻,爭議的焦點是在于易引發娛樂化與公信力危機。輿論場有部分形式主義的批評的聲音,有網友認為部分視頻畫風浮夸,陷入?盲目模仿陷阱,如多地村支書復制新疆警察“拋馕”、模仿水下端龍蝦等行為被指“用力過猛”,極易引發同質化翻車的質疑,此外,村支書們的?專業能力短板則會引發信任危機?;鶎哟甯刹繉τ谥辈ж浧毡槿狈A運營知識,容易引發價格糾紛等,透支基層政府的公信力。比如山東煙臺村支書張愛軍直播銷售的櫻桃被投訴以次充好,暴露出貨品的品控短板,反映了部分干部缺乏供應鏈管理能力。雖然張愛軍自掏腰包全額賠付,但已造成口碑崩塌,暴露出農村電商依賴“熟人信任”的管理漏洞。
因此,在村支書們拍短視頻這一事件中,務必要警惕“政績泡沫”讓基層陷入惡性循環。當播放量、點贊量成為考核指標,鄉村振興便成了一場自欺欺人的數字游戲。當村支書們全員上陣拍短視頻搞直播帶貨,就容易淪為重面子輕實干的怪圈,讓鄉村振興困在“無效內耗”的泥潭里。
破解路徑:從流量狂歡到長效賦能
當前輿論場呈現“支持創新但警惕異化”的理性轉向,反映出社會對鄉村振興認知的深化,既肯定數字賦能的價值,也警惕“流量至上”的陷阱。那么,如何讓村支書們在流量焦慮中支棱起來?
第一,機制優化,明確邊界與分工。村支書們同時承擔"行政管理者"與"商業帶貨者"雙重角色,容易陷入“裁判員兼運動員”困境。要想在流量為王的時代背景下分得一杯羹,就需要由政府搭建品控體系,基層干部專注流量轉化,調整考核標準,將產業配套、服務質量納入評估,而非單純以播放量論成敗。
第二,內容升級,將本土化與專業性相結合。村支書們拍短視頻不能一棍子打死,但必須杜絕浮夸表演,依靠"獵奇手段"獲取關注。建議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引入市場化運營團隊,提升拍攝、腳本等專業能力。
第三,形成流量與產業的閉環,實現從單打獨斗到體系作戰。短期熱度無法替代長效機制,鄉村振興是一門復雜的工程,不能被簡化為“村支書的個人秀”,也不是靠村支書一人之力就能輕而易舉實現的,而是需要建立“線上引流——線下體驗——產業鏈延伸”模式,完善物流網絡和產品質量標準,確保流量轉化為可持續收益。
村支書拍短視頻的爭議本質是鄉村振興中傳統治理與現代數字經濟的碰撞,唯有平衡“流量沖動”與“產業根基”,才能讓這場“數字革命”真正賦能鄉村,不被流量泡沫淹沒。(文/林月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