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我國現有心血管病患者3.3億,超重肥胖率每上升5%,心臟病風險增加17%。2024年6月,國家衛健委等16部門聯合制定《“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力爭通過三年左右時間,實現體重管理支持性環境廣泛建立,顯著提升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并改善部分人群體重異常狀況。
2025年5月17日,以“減脂護心,健康長壽”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心臟健康日在上海舉行。活動通過“主會場+分會場”聯動模式,匯聚政府、醫學界、教育界及健康產業代表逾百余人,共同探索心血管疾病防控新路徑,發布《2025心臟健康日倡議書》,并落地三大戰略合作項目,為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中國心臟健康日的發起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為大會致辭!他指出:“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且呈現年輕化、職業化趨勢。我們亟須從‘被動治療’轉向‘主動預防’,將健康關口前移。”葛均波院士同時提醒公眾,要遠離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定期體檢,開展早篩,早期發現動脈斑塊,早期干預,避免心腦血管意外。
大會主席、中國康復醫學會慢病康復專委會主任委員范慧敏作《從心出發,健康長壽》主題報告。他指出,當前心腦血管疾病、腫瘤、阿爾茨海默癥構成健康長壽“三大攔路虎”,其防控需多學科協作。醫學已朝向3.0時代轉型,從傳統手術、藥物治療轉向“早預防、早篩、早診、早控、早康復”的主動防控體系。近期,柳葉刀雜發表文章,建議「冠脈疾病」更名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冠狀動脈疾病」,治療理念從「晚期缺血治療」轉向「早期動脈粥樣硬化預防」,應強調預防和早期篩查的重要性,有針對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治療的作用,以延緩、阻止甚至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未來人工智能、大數據將重塑疾病預測與管理模式,中西融合的個性化整合醫學是延長健康壽命的關鍵。
上海大學醫學院院長劉斌在發言中強調:“醫學教育需與健康實踐深度融合,培養具備預防醫學視野的復合型人才。”近年來,上海大學醫學院心血管健康研究所通過加強學科建設,深化產學研合作,聯合宜心健康,共同探索“院前-院中-院后”一體化防控模式。通過建設心臟健康驛站、動脈斑塊專病門診等實體平臺,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健康服務。未來,上海大學醫學院將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人才培養為基礎,構筑心血管健康防線。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后勤綜合管理處處長武增勇分享了高校在健康產業跨界中的實踐。據了解,2024年11月,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與宜心健康攜手成立了“心臟健康驛站”。一年來,驛站通過“健康講座、心臟篩查、應急培訓、營養以及中醫藥進校園”等系列活動,將專業的醫療資源引入校園,幫助師生樹立“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的心臟健康理念。未來,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將繼續深化與專業機構的合作,推動“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理念深入人心,讓健康文化成為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央廣網上海分公司(上海頻道)副總經理常青從媒體人的角度指出,心臟健康從來不是一場孤獨的戰役,它需要政府、機構、媒體與每位個體的共同努力。央廣網始終聚焦全民健康,致力于將專業的醫學知識轉化為通俗的生活智慧,長期傳播健康科學知識。未來,央廣網將持續發力,重點聚焦心血管慢病,推動早篩早控,不斷深化與業界的合作,踐行健康中國行動。
大會同時發布《2025心臟健康日倡議書》,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張英梅教授登臺宣讀三點倡議:一、傳播心臟健康理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高風險因素;二、圍繞泛血管健康,推廣動脈斑塊的早篩、早控,早期發現,控制和/或逆轉斑塊,減少心腦血管疾病;三、推動腫瘤早篩及康復、阿爾茨海默癥的早篩和主動預防工作,讓更多的人健康長壽。
現場還同步啟動三大戰略合作,包括專項支持心血管疾病預防與科研創新的上海大學心血管健康基金啟動,西子聯合與上海大學醫學院的合作;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區域篩查網絡的長三角動脈斑塊早篩中心及動脈斑塊專病門診建設;聯動長三角心血管健康聯盟和上海盛和康復醫學門診部的早篩中心斑塊門診建設。
西子聯合與上海大學醫學院的合作簽約,雙方就上海大學心血管健康基金合作、西子心血管健康項目、上海專家健康科普合作,以及中國心臟健康日公益合作開展廣泛合作,共同推進心血管健康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大會同時評選出了長三角心血管健康聯盟聯席秘書長、中國網商務頻道《醫語新說》青年醫護科普平臺創始人梁長玉等6位“心臟健康大使”和5位“番茄樹公益大使”,表彰其在心血管科普與公益服務中的貢獻。
大會圓桌論壇嘉賓和心臟健康大使,現任上海100強(TOP100企業活動組委會秘書長傅偉放,傾注大量心血管推動心血管公益事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企業家了解心血管健康,踐行健康的生活的方式,持續改善員工福祉。
壓軸環節,多位專家圍繞“主動預防,健康長壽”展開圓桌論壇。與會專家認為,心臟病、阿爾茨海默病和腫瘤是影響健康長壽的三大關鍵因素,要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與精準早篩降低風險,實現健康長壽。
另外,第五屆中國心臟健康日還特設古北黃金城道分會場,通過醫療、健康與藝術等多元化的形式,讓健康走進大眾,把心臟健康理念寫進日常生活。來自于三甲醫院的十多位專家的義診活動,為附近居民提供家門口的咨詢服務,同時,來自于宜心健康和省和康復醫學門診的專家,為居民提供心臟風險的早篩服務,讓更的人早期發現動脈斑塊,避免心腦血管風險。
第五屆中國心臟健康日活動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中國康復醫學會慢病康復專委會等權威機構指導,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健康促進中心、央廣網、上海大學醫學院聯合主辦,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工會、上海浦東番茄樹心臟健康關愛中心、宜心健康/盛和康復醫學門診部承辦。
作為國內率先建立一體化心血管健康體系的高科技企業,宜心健康一直以來致力于心血管健康公益事業,傳播健康理念,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2021年首個中國心臟健康日活動啟動以來,中國心臟健康日已走過五個年頭。宜心健康作為中國心臟健康日的發起單位,持續支持心臟公益事業,同時開展早篩和科普進社區、進企業、進高校、進樓宇等心臟健康活動。
同時,作為長三角心血管聯盟的理事長單位,推動心臟健康驛站、動脈斑塊專病門診、心血管健康中心和心血管康養基地的建設,讓更多的人擁有健康的心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