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顒①R之墓,出土了1萬余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 115公斤黃金、 200多萬枚五銖錢、最早的孔子畫像漆衣鏡、失傳的《齊論語》竹簡,以及長江以南首次發現的真車馬陪葬坑等。
這些發現不僅改寫了人們對西漢貴族生活的認知,更讓史書中被定性為“27天做下1127件惡事”的劉賀,被重新認知。
海昏侯墓考古現場
劉賀的一生堪稱跌宕:4歲繼承昌邑王位,18歲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卻在27天后以“荒淫無道”之名遭廢黜,貶為庶民。11年后又被漢宣帝封為海昏侯,遷居南昌,直至34歲郁郁而終。
史書中的他,是沉迷享樂的昏君;但墓中陪葬的儒家典籍、編鐘上的“昌邑籍田”銘文(象征重視農耕),以及工藝精湛的禮器,卻暗示他可能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兼具文化品位的貴族。
耐人尋味的是,劉賀被廢時曾引用孔子名言“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暗示他可能試圖以儒術自辯。
劉賀雕像
歷史學者分析,劉賀被廢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幼稚:他急于提拔昌邑舊臣,觸動了霍光的權力網絡。而對比后來漢宣帝隱忍待發、最終鏟除霍氏的策略,劉賀的失敗更像一場權力游戲的必然結局。
作為被廢的帝王,劉賀以列侯身份下葬,卻僭越禮制使用真車馬坑和金器堆,或許是對失去帝位的不甘,亦或是漢代“事死如事生”喪葬觀的極致體現。
而墓中財富規模,應該是漢代列侯的“天花板”級別。青銅器、古書簡、玉器等文物無法用價值來衡量。那么今天就用最“俗氣”的黃金和銅錢,來看看這位“廢帝”究竟多么富有。
出土金餅
考古學家從墓里發現478件黃金制品,總重量足有115公斤,也就是230斤。而西漢時期1斤大約250克,所以這些黃金約等于460漢斤。
按照《漢書·食貨志》記載,漢朝官方定價是1斤黃金=1萬枚銅錢。換算下來這批黃金價值460萬錢,再加上出土的200多萬枚銅錢,也就是660多萬銅錢。
這相當于當時1500個工匠全年工資總和;1文錢約等于1.5漢斤粟米,總共能買990萬斤糧食或者3.3萬套麻布衣、3500頭牛、2萬頭豬、1萬柄劍。
大量五銖錢
若用現代視角看,那就更刺激了。漢代冶金技術十分成熟,這些黃金都接近足金,115公斤就是11.5萬克,按當前平均金價750元一克來算(浮動較大),相當于8600多萬元人民幣。
這只是單算金價,如果算上文物價值,那不知道要翻多少倍。
漢代銅錢本身是流通貨幣,現代更多作為收藏品估值,若按銅材價格計算10噸銅錢僅值幾十萬元。但若以收藏市場的單枚五銖錢,因數量大,往低了算均價20元(生坑其實更高),200萬枚可達4000萬人民幣。
也就是說,劉賀墓里單就“零花錢”這一項,放現代妥妥的億萬富翁。更別說其他文物,拍賣會上的漢代同款基本都是天價,就算西漢時期也是頂級奢侈品。
竹簡的價值遠超黃金銅錢
當然,這些文物以后安家的地方就是博物館,不可能流到市面上的。但他的墓中財富卻透露出另一個真相:哪怕被廢黜,他仍然是西漢最頂級的富豪之一。
如果劉賀能帶著這筆錢穿越到今天,他大概會發現自己依然是人生贏家:畢竟,能在死后兩千多年還讓人驚嘆“這人真有錢”的,歷史上可沒幾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