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社融數據出來了,我覺得還是蠻嚇人的,貿易戰的沖擊影響開始體現了。
我們先看總量,4月份的新增社融規模為1.16萬億,市場預期差不多在1.26萬億左右,前值是5.89萬億。如果專門看新增的人民幣貸款這一項,新增人民幣貸款是2800億,市場預期是7644億,前值是36400億元。我覺得這都不用過多解讀了,大家對比一下預期和前值就知道情況如何了。
社融數據其實指的就是社會融資,它主要包含表內外融資、企業融資和個人融資這三大方面,基本上反映了社會各方面的融資情況。如果融資規模大,就說明經濟活動比較旺盛,經濟在擴張;反之,情況就不言而喻了。
從前面我們看到的社融總量數據,可以發現這次的社融數據不太理想。雖然4月本身是經濟活動相對較少的月份,但通過數據圖可以看到,今年4月新增的人民幣貸款是過去7年以來同期最低的。
一般分析社融數據時,我喜歡把它分成居民、企業和政府三個部分來看。
先說居民部分,這次社融數據中,居民部門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都出現了凈償還。什么叫凈償還呢?4月居民的短期貸款減少了4019億,同比少增501億;中長期貸款減少了12231億,同比少減了435億。
可以看到,短期和中長期貸款都在減少。如果再結合存款數據,會發現不僅貸款減少,住戶存款也在下降。這反映出大家對經濟前景不太樂觀,不太愿意新增負債,同時可能有不少人在動用儲蓄來償還貸款。
看到這個數據,我就想起前兩天有個地產中介還跟我說LPR要上調,想促使我盡快下單,簡直讓人哭笑不得。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從信貸數據來看,除非是想重蹈日本當年刺破經濟泡沫的覆轍,否則LPR不可能上調 。
再看企業方面,企業的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也都出現了同比少增的現象。企業貸款增加了6100億,同比少增了2500億,也就是說與去年同期相比,企業貸款的增量有所下降。和居民部門一樣,企業部門對總體人民幣新增貸款也起到了拖累作用。這應該是貿易戰的預期影響到了不少企業,使得它們減少貸款,不愿擴大投資,放緩了經濟擴張的步伐。
不過,如果看4月的社融總規模,與2024年同期相比還是有不少增長的,這主要得益于政府部門。這次社融數據顯示,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的發行量都在增加,其中政府債券的發行是主要拉動因素。從過去4個月(1 - 4月)的數據來看,政府債券凈融資超過了5萬億元,同比多了3.6萬億元。
除了政府債券,企業債券的發行也有所增加,但這不一定是為了刺激經濟。要知道,在目前的低利率環境下,很多企業通過發行債券來償還舊債,用低利率債券替換高利率債券,這是去年化債大會所推動的化債行為導致的。
最后,這次數據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就是近期的M2數據。4月的M2 - M1的“剪刀差”在擴大。M1是狹義貨幣,可以理解為“活錢”;M2是廣義貨幣,流動性相對沒那么強,比如定期存款就包含在其中。M2 - M1的同比增速“剪刀差”擴大,說明人們更傾向于把錢存起來,而減少手頭用于消費和投資的“活錢”。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去年12月調整了M1的統計口徑。在去年12月之前,M1主要包括M0(流通中的現金)和單位活期存款;M2包括M1、單位定期存款、個人存款(含活期和定期)以及一些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非存款機構部門所持有的貨幣基金份額。
調整之后,M1包含了M0、單位活期存款、個人活期存款以及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客戶備付金,也就是說把原來M2中的一部分內容調整到了M1。當時還有一些財經網站預測調整后M1會上升,但調整還不到半年,“剪刀差”又擴大了。可想而知,如果統一口徑來看,4月“剪刀差”擴大的情況會更加嚴峻。
再說一下后市。雖然目前貿易談判仍在繼續,關稅也暫時下調,但這只是暫時的。目前市場普遍認為,在后續談判過程中還會有很多波動,可能時而傳出好消息,時而又有壞消息,所以不能過于樂觀。因此我建議,如果你現在有工作,千萬不要隨便辭職或輕易跳槽;如果你手頭有資金,也不要在當下這個時間點購買房產、汽車等大額資產,可以再觀望一段時間。
對于資本市場,我之前也一直說我降低了倉位,目前倉位比較輕。我認為資本市場大概率還是會反映經濟基本面,所以在二季度、三季度應該會出現更好的投資時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