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自古是棗鄉。栽植棗樹在中衛歷史悠久,永康堡、南長灘、北長灘、中寧棗園堡等地,幾百年前紅棗就聞名周邊,作為特色產品銷往他方。清乾隆中衛知縣黃恩錫在《中衛竹枝詞》中寫道:
親串相遺各用情,年年果實喜秋成。
永康酒棗連瓶送,蒸棗棗園夙擅名。
詩中非常明確地寫到在古時永康的酒棗和棗園的蒸棗就很有名,是走親串友互相贈送的禮品。永康,明代筑堡,又名五百戶,在今沙坡頭區永康鎮黃河南岸。酒棗,也稱醉棗,是中衛農村的一種傳統食品。究竟起自哪一年,無文字記載。但從《乾隆中衛縣志·物產》記載來看,時間應該很久遠了。“棗,永康棗樹園為多。木做車輞良。”車輞即車輪圈,小木頭根本做不了,所以要大樹方可。而棗樹又生長緩慢,百年棗樹在棗林中也不過如此。由此可看出,永康栽植棗樹的久遠歷史了。
做永康酒棗首先是選料。通常棗子是在成熟后用木棍打下即可實用,而做酒棗的棗子要個大、無蟲、無傷,在樹上多熟十幾天,待熟到半硬半軟狀態時(當地叫“樹蔭棗”),要一枚一枚用手摘下,不能碰壓,用清水洗凈后晾干,嚴格按照60°白酒與水的比例相兌,把中藥材甘草熬成水、加紅、白糖,冷透后倒入罐或壇中與紅棗浸泡,數日后就可取出食用。
蒸棗是挑選個大皮薄、肉厚無蟲的干紅棗,洗凈晾干,放在蒸籠里用小火蒸,等蒸至熟透,晾曬至表皮發干時,再用同樣的方法蒸曬,三次即成,這樣就是蒸棗。味道甜蜜,是保健食品之一。
永康酒棗和棗園蒸棗在地方史志中記載,是有其必然性的。永康和棗園都在黃河岸邊,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又有可補充的水源,加之晝夜溫差大,棗子含糖量高,所以活吃不柴,曬干有油性,是上等水果。此類紅棗泡出酒棗、蒸棗味道不菲,在歷史上有名也就不奇怪了。
據傳說,清乾隆云南進士黃恩錫于1756年到中衛任知縣,初來乍到,為了體察民情,又不愿驚動地方官紳,就帶了一個隨從,從柔遠堡的莫家樓渡過黃河,不料被永康堡的一紳士認了出來。紳士款待之余,不知送什么禮品,想來想去就將自己家中的一罐酒棗送上。黃知縣品嘗后連聲說好,這罐酒棗就成了知縣大人一路上充饑解渴的主要食品。幾日后,黃知縣經寧安堡北渡黃河到棗園堡,堡長聽說永康的堡長送的酒棗很討知縣歡喜,就把自己家蒸制的一筐蜜棗奉上。黃知縣吃后,久久難忘,在寫《中衛竹枝詞》時,就有了“永康酒棗連瓶送,蒸棗棗園夙擅名”的佳句,使這兩種地方名吃有了歷史記載。來源:方志中衛
馬上發布信息
(聲明:“中衛天天網”微信公眾號除原創內容外,其余來源于網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更正或刪除。)
關注“中衛天天網”同城信息免費發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