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1日,原公私合營“鎮江市醫藥總店加工廠”和“鎮江地區制藥廠中藥車間”合并,組建成“鎮江中成藥廠”,后改名為“鎮江中藥廠”。
2000年,鎮江對中藥廠改制重組,成立江蘇七〇七天然制藥廠。
今年是2025年,正好離鎮江中藥廠建立的1965年,有整整60年歷史了。
所以在5月17日,在江蘇七〇七舉辦的“走進七〇七——中醫藥名家研討會”上,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全國名中醫吳勉華說:“‘七〇七’雖然是個非常現代的名字,但是它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做的全是傳統挖掘的工作。”
從金山牌鎮江膏藥、“707胃藥”,到各種中醫藥經典名方,這家企業一直努力完成周總理的心愿,讓“老、慢、氣”和“三痛”再也不會困擾中國人。
“七〇七”,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鎮江的品牌,一個傳奇的開始。
“七〇七”,這個數字蘊含著什么意思呢?
今天為大家分享江蘇七〇七的傳奇故事。
江蘇七〇七天然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耿同全
01
1662年(康熙初年),鎮江五條街茅兆升布店的伙計唐守義,偶然得到民間郎中秘密傳授的一張“萬應”膏藥方,根據這張藥方,制出的膏藥非常靈。
藥靈,銷路就好,唐守義在鎮江五條街開了家“唐老一正齋”,膏藥取名“一正膏”,專治跌打損傷、勞虧等病,因為有奇效,當時河運總督陳鵬年還給唐家題寫了一個匾“橘井流香”。
好藥容易被仿冒。1869年,唐家跟造假者打了150多年的官司,終于被各級官署衙門批準,在門口立塊“奉憲勒石永禁”碑,各級官府認證:只有從“唐老一正齋”出去的“一正膏”,才算是正宗的“一正膏”。
有了官方認證,唐老一正齋在唐萼樓掌門的53年,進入如日中天的鼎盛時期。
這時候,鎮江膏藥開始遠銷到海外,在東南亞各國備受歡迎。鎮江膏藥不僅是治療性藥物,吃席的時候,還能當做壽禮、婚禮等饋贈禮品隨份子。
新中國成立后,唐老一正齋藥號經歷過1956年的公私合營,成為鎮江市醫藥總店下屬單位。
1965年7月1日,鎮江市醫藥總店加工廠和鎮江地區制藥廠中藥車間合并,組建成“鎮江中成藥廠”。
一開始中成藥的生產,都是靠傳統的手工操作。
而且藥廠的生產地址很分散,有在打索街16號的撿藥、洗藥和曬藥的工場;有在打索街12號的生產蜜丸、水泛丸、筋骨疼痛酒、膏滋的加工間和烘房;還有在漁巷2號的軋粉、包裝膏藥、大小蜜丸、散劑的藥房。
1966年,鎮江藥材分公司還在桃花塢藥材場劃出一畝地做熬膏藥的地方。
藥廠最初生產的品種,都是一些滋補性中成藥,有一正膏、雪梨膏、益母草膏、保金丸、麻仁丸、健脾丸、桑麻丸、柏子養心丸、附子理中丸、防風通圣丸、冰硼片、錫類散、光明眼藥、筋骨疼痛酒等。
但中成藥廠要生產治療性中成藥,才是硬道理呀。
1968年,中藥廠從打索街、漁巷搬出,在鎮句路(后來的朱方路一帶)征地9.6畝,建了新廠。
兩年后,工廠從中國醫藥藥材公司鎮江分公司劃出,改屬鎮江商業局,廠名也改為“鎮江中藥廠”。
新廠房建起來后,各種新式機器逐步取代了手工制藥,鎮江不少知名的中成藥產品,就是在這幾年研制出來的,比如:復合地黃丸、黃病丸、跌打止損散、燙傷藥油、消炎止疼膏、胸中活血膏、復方玄胡止痛片、利肝片、消炎止咳片、心安寧片、感冒片、野馬追提取片、合成朱砂、復方感冒沖劑、安喘片、肺氣腫片等等。
經過研究整理,鎮江中藥廠把老祖宗傳下來的“一正膏”處方好好傳承了,研究出了新方,定名為“鎮江膏藥”。
60年代“鎮江膏藥”的產品包裝。
02
到了大約是70年代初,總理因為長期擔任軍委總參謀長,對軍隊健康情況非常熟悉,對軍隊醫藥工作有一個重要講話,要求中醫藥研究要在“老,慢,氣”疾病方面(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和基層干部戰士“三痛”(胃痛,頭痛,腰腿痛)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開展研究工作,解決實際問題。
總理的講話,傳達到地方上后,省里就把解決“三痛”的任務,交給了鎮江中藥廠來研發。
這時的中國,需求量最大的是治療胃病的特效藥。
為什么當時胃藥的需求特別大呢?
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60年代,中國因為跟蘇聯鬧翻了,就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搞工業化大生產,各地的工廠都鉚足了一股勁,加班加點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很多廠礦工人辛勞過度,得了胃病。
二是中國人過去飲食習慣上喜歡聚餐,增加了各種病菌感染的幾率。
有個數據說胃病發病率占總人口的 28%左右,但胃藥當時一直是大陸制藥廠的短板,國家也沒有多少資金去外國進口。所以當時人們患了胃痛病,條件好的都要花不少錢,托人從國外買進口藥,并且進口藥療效據說也不怎么樣。
鎮江中藥廠的藥師金玲娟,花了一年的時間搞研發,試驗了多種中藥材,篩選出延胡索、海螵蛸、青木香、枯礬、煅珍珠母等幾味中藥。
其中主藥延胡索,性辛、苦、溫,有活血利氣止痛之功效,鎮江是一座醋城,金玲娟在一次試驗中,發現醋制過的醋延胡索,藥效更佳。
終于,在1970年7月,試制成功出一種很有療效的胃藥膠囊。
臨床發現這個胃藥,對胃痛、乏酸有明顯的治療作用,療效確切,無毒副反應,口服膠囊,應用方便,很受群眾歡迎。適用對單純性胃痛、慢性輕中度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治療。
因為這個藥是1970年7月研制成功的,因此定名為“707”。
后來經過國家批準,注冊了“707”為商標。
707牌胃藥不僅療效好,價格也很合理,一時間全國知名。
從707牌胃藥開始,鎮江中藥廠又自行研制了胃安、胃益、潰瘍膠丸、利肝片等一系列707牌中成藥,口碑和銷路都非常好。
這幾種藥在70、80年代是鎮江中藥廠出口創匯的重點產品。
針對“三痛”中的“腰腿痛”,那就好辦了,鎮江膏藥也對腰腿疼有奇效的,經過改良,“鎮江膠布膏”上市了。
很快,“鎮江膠布膏”就獲得了省優、部優榮譽,名聲在外。1974年,《香港大公報》還專門刊登文章介紹鎮江膏藥。
到了1980年,鎮江膏藥年產量接近1200萬張,其中通過外貿部門出口了4萬多張“鎮江膏藥”。
1974年4月6日《大公報》報道鎮江膏藥。
鎮江膏藥當年牛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在東北,這膏藥就特別受歡迎。東北一帶,姑娘出嫁,父母都要在嫁妝里放幾張鎮江膏藥,一是圖吉利,二是一旦勞累受傷可隨時貼用。
我找來70、80年代的鎮江膏藥外殼一看,發現確實符合女兒出嫁當陪嫁的模樣,蠻喜慶的。
每張膏藥里,還附了一張穴位圖,并且鎮江膏藥原料比較地道,可以多次使用。
每年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東三省、貴州、甘肅等省市都要發大量的求購信來訂貨。
鎮江膏藥是鎮江出口創匯的利器,甚至連非洲不少國家,都有訂單來鎮江。
上世紀80年代,鎮江膏藥又遇到老問題,外面仿冒的多了起來。比如山東制藥廠就出過鎮江膏藥。
當然,市場新劑型的沖擊對鎮江膏藥影響也特別大,1984-1985年鎮江膏藥產量分別下降到800多萬張和500多萬張。
80年代的鎮江中藥廠,搜集了許多珍貴了方子,生產的鎮江膏藥、胃藥、雪梨膏、參茸酒、肥心片、麻仁丸、十全大補膏、筋骨疼痛酒、白帶丸、半夏露、肺氣腫片、止咳定喘膏、錫類散等重點產品,常年大批量生產。
03
到了90年代,由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轉型,市場競爭激烈,外來藥品也沖擊這市場,中藥廠在同行業競爭中漸處劣勢。
1998年時,鎮江中藥廠基本處于半停產狀態,只能靠代加工維持生計,醫保、社保、公積金斷繳,甚至職工工資都不能按時發放。
這一年,鎮江藥業集團對中藥廠進行重組,任命藥業集團副總經理耿同全擔任鎮江中藥廠廠長。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生產、經營基本保持正常運行,但多年來的債務、虧損、資不抵債的狀況仍難在短時間內改變。
雖然那個年代是中醫藥事業低潮期,做中藥產業很多人都不看好,但鎮江人還是想保下這幾百年的中藥傳承。
2000年,鎮江中藥廠實施重組改制。
改制過程中,因為“707胃藥”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為了那份情懷,耿同全和藥廠骨干們決定將707天然制藥、707注冊商標、707企業名稱“三位一體”。
鎮江中藥廠宣告結束,成立了“江蘇七〇七天然制藥有限公司”。
新廠成立。
在耿同全的帶領下,七〇七制藥廠肩負著一股使命感,抓住機遇,迅速發展。
2010年,七〇七制藥廠從老廠房(朱方路102號)搬遷至長江路707號(鎮江國家高新區,潤揚大橋西南側),擁有了11條中藥生產線和72個國家藥品注冊品種。
讓鎮江中藥獲得極大名聲的707胃藥,現在經過研發,也升級為“707胃藥膠囊”,并嚴格按照國家藥品管理規定,將藥材青木香改為土木香,降低因長期服用可能引起青木香中含馬兜鈴酸的副作用,呵護健康,更安全更有效。
如今,22個“707”產品被列入江蘇醫保目錄。
近些年,鎮江的中藥生產逐步重振了往昔的雄風。
現在在外面名氣比較大的產品,有鎮江膏藥(占有國內黑藥膏市場60%的份額)、肺氣腫片、胃藥膠囊、金膽片、心安寧膠囊、咽炎片等。
2014年,受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委托,七〇七制藥廠還承擔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鎮江膏藥傳統制劑方法的保護與傳承項目。
2020年,七〇七制藥廠被江蘇省商務廳認定為“江蘇老字號”。
而江蘇七O七天然制藥的開創者耿同全,還有一個心愿:
數百年來,“鎮江膏藥”享譽盛名,世人都知道鎮江中藥是一座寶貴醫藥寶藏。一代代鎮江中藥人努力傳承和發展,為的是完成總理心愿,讓“老、慢、氣”和“三痛”再也不會困擾中國人,讓鎮江成為“中國藥都”。
隨著全民進入“大健康時代”,近幾年,耿同全在深度研究鎮江膏藥的同時,一直都也在探索宮廷醫方的開發,在中醫藥寶庫里挖掘出更有價值的驗方,推出了“長春益壽膏”和“五仙膏”等傳統補品膏方,治療老年病慢性病有奇效,在市場上也廣泛叫好。
2025年5月17日,江蘇七〇七牽頭舉辦的“走進七〇七——中醫藥名家研討會”,呼吁更多的人關注鎮江中藥產業,組織更多的專家研究如何讓中醫藥文化更好的融入生活消費、挖掘中醫藥古方服務人民健康,做大做強“707”、“金山”等鎮江品牌效應,讓古老的中醫藥歷久彌新。
愿鎮江中藥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點擊分享:
看這些鎮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江的名片,
如感興趣,關注一下“鎮江風情”這個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