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一名駐村干部告訴廉政瞭望·官察室記者,許多群眾認為的“上一級來解決問題的‘市長熱線’”,其實很多時候也仍然是將問題下放給屬地。
“問題是,群眾之所以打電話給上級反映,正是因為屬地解決不了他們的問題。他們認為上一級權限更大,能解決問題。”
在這名干部看來,當群眾提出的要求超出了基層職責范圍或當前能力限度時,盡管基層是任務執行的“最后一公里”,基層干部也只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這位干部應該說出了不少基層干部的心里話。有的時候基層干部還是想給群眾辦點實事,但的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沒有這個能力。
首先,部門之間存在職能交叉、推諉扯皮現象。職能交叉、劃分不清是客觀存在的現象,目前機構現狀難以根本改變,很多事情難以做到由一個部門來歸口管理。
比如小區物業的問題,說是說物業問題,實際上這當中的矛盾糾紛很是復雜。
有的涉及物業糾紛,有的涉及業主之間的糾紛,有的涉及房地產質量糾紛,有的涉及違章建筑,而拆違歸城管部門負責,違章建筑的鑒定又歸自然資源部門負責。
一位小縣城的住保中心干部說,他們每天要處理物業糾紛最多時有15件,但業主反映的往往不是物業糾紛,而是房地產質量糾紛,應該歸屬于住建部門處理。只是轉來轉去之后就不好處理了。
再比如夜市攤點經營,也常常有市民撥打12345熱線投訴,這其中所涉及到的部門也不少。
占道經營歸城管部門負責,衛生保潔歸環衛處負責,食品安全歸市場監管部門負責,油煙問題又歸城管負責,不過是否涉及油煙污染,其探測歸環保部門負責。
一位社區干部反映,當年12345熱線給他們交辦了一起學校燒鍋爐引起的噪音事件,在處理過程中,環保部門認為城市噪音歸城管部門負責,城管部門認為探測分貝歸環保負責,相互之間不太協調,導致事件久拖不決。
正是因為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導致了推諉扯皮,或協調成本增加,使得不少訴求和糾紛最終被交到了屬地,甚至是最基層的社區。
到了社區,推無可推,交無可交。實在沒了法子,就只好給市民說好話,希望能夠填個滿意,給個好評。可問題并沒有解決,等到問題再出現時,又得打投訴電話。
其次,交辦到街道、社區屬地也沒有什么,關鍵是根據職能職責,如果可以順暢地啟動“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也沒有問題。
一位街道干部說,最讓其頭疼的就是小區物業糾紛,這幾乎是12345熱線訴求的大頭,每次轉來轉去就到了街道、社區,可是街道、社區能力有限,一般都會涉及到住建、消防、城管、公安等諸多部門,只好啟用“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但根本就吹不動部門,有的部門還笑話街道說,“你們吹哨啊!”
所以,有一些小糾紛,就這樣久拖不決,最終成了不斷的上訪事件。這讓街道、社區特沒有成就感,干不了事、干不成事。
因此,一個好的機制,還得要管用。12345熱線,不僅是方便市民投訴的渠道,而且要是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平臺。
那么,關鍵在于兩點:一是厘清屬地和職能部門之間的權責,誰有權處理,誰的主職主責,就由誰來牽頭。二是厘清合法合理訴求與無理訴求,不能唯滿意而滿意,防止治理資源被濫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