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一群友分享一倪元璐書法圖片(上圖)。如此“倪元璐”,明眼人大概都能看出其水平相當(dāng)拉胯。群友告知這是佳士得拍品,并附出版說明如下:
出版說明表述清清楚楚,此作收在——劉正成主編的《中國書法全集·倪元璐卷》第111頁,圖版31。
此后,看到佳士得、同古堂公眾號的推文中也是如此宣傳的(下面二圖)。
事實果真如此嗎?
以下是劉正成先生主編的《中國書法全集·倪元璐卷》的第111頁,右邊即圖版31。
劉正成主編的《中國書法全集·倪元璐卷》版圖31。
下面是對比圖。左側(cè)是佳士得公眾號提供電子圖。右側(cè)是劉正成主編的《中國書法全集·倪元璐卷》版圖31。
再來個局部對比:
它們是同一張作品?顯然不是。佳士得的說明不合事實。
那么,劉正成主編的《中國書法全集·倪元璐卷》一書中是否收有佳士得拍賣作品圖片呢?今天偶然發(fā)現(xiàn),竟然也有!是第20頁,版圖二十三(下圖)。
《中國書法全集·倪元璐卷》(劉恒為該分卷主編)版圖二十三即佳士得拍品。劉恒先生在文中將此作定為偽作之典型,并做詳細(xì)分析。劉先生認(rèn)為:
第二種情況,本有真流傳,而作偽者則據(jù)真跡臨摹復(fù)本以欺人獲利。如《五言律詩軸》(圖二三)與《贈仲謀五律詩軸》(見本卷作品三一圖二三)與《贈仲謀五律詩軸》(見本卷作品三一)從書寫內(nèi)容、作品格式到所題上款人名都完全一樣,書法面貌亦相近。盡管倪元璐作品中對一首詩多次書寫的情況不乏先例,而且與這兩件內(nèi)容相同者也還另有流傳,但如果比較一下這兩件作品的技巧水平便可以發(fā)現(xiàn),前者線條扁薄軟弱,輕飄虛浮,因模仿而造成的遲疑、稚嫩乃至結(jié)構(gòu)失形比比皆是,明顯暴露出書寫者的力不從心之態(tài),遠(yuǎn)不似后者果斷自信,灑脫自如。將同一首詩在同一時期用同一幅式寫給同一個人,本身便與常理不符,而技巧的差距更證明前者之偽。
原書截圖如下:
顯然,25年前,專家對此作作了分析并有結(jié)論。
現(xiàn)在,圖版說明卻被不小心搞錯了。
關(guān)于倪元璐的推文
聽颿瀛海過南洋:佳士得香港春拍書畫選粹
瀛海擷珍:日本私人珍藏古代書畫
編輯:蘭風(fēng)書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