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的浩渺星空中,草書宛如一顆神秘而璀璨的星辰,散發著獨特而迷人的魅力。我敢自豪地說,圖中那幾個讓常人望而生畏、難認的字,今天卻絲毫沒能難住我。這一小小的“勝利”,背后卻藏著許多與草書相伴的故事與感悟。
說這幾個字比較難認,主要是因為,圖中的它們并非普通的行書寫法。行書寫法,有著自身的規律與特點。通常情況下,行書的筆畫遵循一定的書寫順序,一筆一劃,雖稍有連筆與變化,但基本保持著字體的辨識度。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書寫的便條、書信,雖不是端端正正的楷書,卻也能讓人一目了然。然而,圖中的字卻并非如此。
我們平時所說的行草書法,大多其實也是行書寫法的一種延伸。所寫的字,大部分依舊按照筆畫的順序一筆一筆來寫,雖連筆、呼應之處增多,但對于初學者來說,辨認行書還是比較容易的。那些基礎的筆畫變化、筆畫的連帶關系,只要稍加觀察與學習,便能掌握其中的奧秘。
而圖中的這幾個字,卻跳出了行書寫法的范疇,是真正意義上的草書寫法。比如右邊前三個字跟左邊的第1個字,這些字都是明顯的草書寫法,而且它們還不是常見的草書,是相對較為生僻、少見的草書寫法。要知道,草書經過千年的演變與發展,其字體變化多端,常常一個字有多種寫法,這無疑給辨認增加了巨大的難度。所以,要輕松認出來,我感覺不是一件容易事。
但對于我來說,今天這幾個字卻認得十分輕松。主要的原因并非我有多么深厚的書法基礎,而是前幾天剛剛學過這幾個字。前幾日,我沉浸在書法的世界里,翻閱著古人的書法字帖,研究著一筆一劃之間蘊含的神韻與意境。在那一頁頁泛黃的紙張中,我與這幾個字不期而遇。當時,我反復地臨摹它們的形態,揣摩著每一個筆畫的來龍去脈,體會著草書中那種獨特的節奏與韻律。仿佛穿越了時空,與古代的書法家們進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
就拿右邊的第1個字來說吧,它是“聞”字,這個“聞”是新聞的“聞”。它是一個框架包圍結構,外邊是一個“門”字,里邊是一個“耳”字。在草書的世界里,它的寫法發生了奇妙的變化。外邊的“門”字,經過書法家們的藝術加工,變成了一道勾畫,簡潔而富有張力。而里邊的“耳”字,則以一個折筆呈現,看似簡單的一折,卻蘊含著無盡的韻味。這個字在草書寫法當中屬于比較難認的字,很多初學者看到這樣的寫法,可能會一頭霧水,不知道它究竟代表什么。但經過這幾日的鉆研,我早已熟悉了它的模樣,認出來自然不在話下。
再說說左邊上面那個字,它是一個“術”,這個“術”是算術的“術”,采用的是繁體字寫法。在草書寫法當中,有幾個字和它比較相近,比如“微”字的草書。這就要求我們在辨認這些字的時候,不能僅僅局限于字形本身,還需要聯系上下文。結合整句話的語境、前后的文字內容,綜合判斷這個字究竟是什么。
就像在一個神秘的迷宮中,每一個字都是一把鑰匙,只有通過不斷地探索、分析,才能找到正確的出口。
以上就是我對這幾個字認識的一點感受。在書法的道路上,我深知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每一個新的發現、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讓我更加熱愛這片充滿魅力的領域。不知道我說得正確與否,希望朋友們能給予指教。
讓我們一起在書法的長河中,探尋那隱藏在筆畫之間的奧秘,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也能成為書法世界里的探索者,為這份古老的藝術增添一抹新的色彩。
以筆墨為友,與古人對話。我在書法的道路上,一直懷揣著一顆敬畏與好奇的心,不斷前行。每一次與書法的邂逅,都像是一場靈魂的洗禮,讓我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到一份寧靜與慰藉。而今天與這幾個草書的相遇,更是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書法的魅力與神秘。
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與書法相伴,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