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懷——劉懷山中國畫展”今天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四號主題展廳啟幕。展覽由中國園林博物館、北京皇家園林書畫研究會主辦,分江山行吟、翎羽生韻、形神入化三部分,匯集了畫家近百幅山水、花鳥、人物畫佳作。
劉懷山是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海協會書畫交流分會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和特約碩士生導師,是當代中國畫壇中既典守傳統、又創建新格并有廣泛影響力的名家。
觀其作品,不僅能看出淵源承續,還能感受到他的自出機杼、別開蹊徑,更加注重氣韻和神采。而他自幼酷愛詩詞歌賦和筆墨繪畫,有著深厚的傳統蒙養和詩詞涵養,也為畫作增添了濃厚的人文內涵。
劉懷山早年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擔任美術編輯和創作室主任。1978年,他與李苦禪、葉淺予、陸儼少、何海霞等名家一起進入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成為最年輕的創作者,得到這些大師的指導,藝境再次得以提升。他在不懈的創作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思想和風格,多次在中國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以及在巴黎、新加坡、東京、首爾等地舉辦過個人畫展,受到廣泛贊譽。
在本次個展中,劉懷山在寫意筆墨基底之上,巧用潑彩潑墨技法,創作出可賞、可游、可居的園林意境,深度闡釋了書畫藝術與園林文化的和諧交融與襯托。園博館為此選擇了劉懷山的多款畫作,打造出近10款精美文創,希望觀眾在家中能以別樣方式欣賞畫作,增添家庭藝術氛圍。開幕當天,劉懷山為觀眾闡釋了自己作品的創作內涵,并和多位藝術家在園博館開展寫生活動。
劉懷山作品題材廣泛,山水、人物、花鳥畫作都有獨特的筆墨畫路和語言風格。他揮毫作畫、提筆落墨,往往隨意而輕松,勾勒點染自由奔放,頗有氣度。他認為,“意”是中國畫的靈魂。中國畫的形成源于自身,從一開始就不以臨摹為主,重在神似,取神遺形。開創中國畫理論的顧愷之在公元四世紀就提出“傳神寫照”、“以形寫神”。中國畫的象征意義濃重,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融合藝術、文學、書法、篆刻于一體的一種藝術形式。
“澄懷——劉懷山中國畫展”將持續到10月。
原標題:《園博館推出“澄懷——劉懷山中國畫展”,創造可賞可游可居園林意境》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樊江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