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麥長勢咋樣?兩位專家說法引關注。農村農業部小麥專家組顧問郭天財指出關鍵。
他說澆過一茬水的麥田長勢一般。
澆過兩遍三遍水的麥田好于往年。原因是晴好天氣足,光照水分都跟得上。這樣的麥子產量高,收成有盼頭。
個別丘陵山地沒條件澆水,旱情影響產量。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潘文博也有話說。
他在發布會上稱夏收糧油形勢不錯。豐收有了好基礎,呈現“一穩一好”。
可不少網友犯嘀咕:多地大旱咋豐產?
其實雙方說法都在理,全國情況有差異。咱國家地大物博,年年都有水旱災害。
個別地方旱災,影響不了全國大局。
這些年農田水利建設跟得上,多數糧田能澆水。就像河南駐馬店西平縣,早年抗旱靠小壓井。
上世紀八十年代,兩個月不下雨,玉米旱得慌。
一家人三伏天泡在地里,壓井澆水近兩月。小孩盼開學,就為躲干活,現在想都后怕。九十年代后,機井多了,小四輪拖拉機派上用場。
澆水比以前省力,可還是又臟又累。
如今上海周邊農村,澆水條件大不同。田間溝渠四通八達,一推電閘水就來。
江南水網密,灌溉不愁,農民省心不少。這說明多數產糧區有水利,怕旱的是山區丘陵。
但這些地方產量占比小,總體影響不大。
郭天財說的澆水門道,其實是重要農業常識。就像新疆靠坎兒井灌溉,糧食單產全國高。哈密瓜葡萄品質好,光照足、水夠量是關鍵。
這提醒咱們,水利建設得抓緊,別靠老天爺。
未來還得發展高科技灌溉,噴灌滴灌更先進。噴灌像下雨,省水還防土壤板結。滴灌滲灌更高明,管子埋地下,水分滲土里。
表面看是干的,根下水分足,作物長得旺。以色列沙漠地帶,靠滴灌技術,單產高得很。咱國家也得朝這方向走,科技助力農業。
現在問題來了,山區丘陵水利咋改善?這些地方的農民,還在靠天吃飯,咋辦呢?
從鄭州情況看,220.56萬畝小麥灌漿期長勢好。
當地抓管理、防病蟲、保灌溉,預產在增長。周口淮陽的麥田,高鐵穿過綠油油一片,長勢喜人。
這說明只要水利跟上、管理到位,麥子差不了。但也不能忽視短板,部分地區灌溉條件還落后。
今年小麥總體形勢不錯,豐收有基礎。可具體到每個地方,情況不一樣。
農民最清楚自家地,澆水夠不夠,管理到不到位。
您那的麥子今年長得咋樣?
有沒有旱情影響?
說到底,糧食安全靠大家,水利建設是關鍵。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澆水管理,才能穩收成。想了解更多天氣對農作的影響,記得關注我們。
以上分析供參考,具體情況還得看各地實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