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南方雨簾密,正是早稻插秧關鍵期。田里積水漫過泥腳面,新插的秧苗歪歪扭扭漂在水上。
老張蹲在田埂上抽煙,眉頭擰成旱田裂溝:“往年這時節,秧苗早該扎根返青了。”村頭大喇叭響起來:“連續三天暴雨預警,低洼田塊趕緊清溝排水!
”想起去年澇災減產,老李頭直拍大腿:“要是早把田邊排水溝挖深兩指,哪會泡壞半畝秧?”農諺說“稻田水多是砒霜”,可年輕人總嫌傳統排水費時費力。
鎮農技員小王踩著膠靴下田,手里攥著手機查實時雨情:“老把式得配上新法子,排水溝要連通抽水機,半小時內排干積水最關鍵。
”東北平原這頭也不消停,夜間氣溫跌破5℃,剛出苗的玉米苗頂著寒霜打蔫。趙大姐家大棚里點起了炭火盆,塑料布外又加蓋了草簾子:“老一輩看云識天氣,現在手機能查逐小時預報,該信哪個?
”其實啊,土辦法里藏著大智慧,科學預警能補短板。南方稻田排水要趁天晴間隙,先人工疏通主溝渠,再用機械抽排低洼處積水。
秧苗泡過水易缺肥,每畝追施5公斤尿素,葉片噴點磷酸二氫鉀,緩苗更快。
東北防霜凍,白天掀簾透光升溫,傍晚提前蓋膜,老棉絮舊衣物裹住棚架縫隙最擋風。
有人犯難:“小戶人家哪有抽水機?
合作社能不能統一調度?”這正是該琢磨的事,村里該建應急物資庫,抽水機、防寒布按戶登記備用。我個人覺得,種地就像跟天氣打配合,摸準它的脾氣,提前備好應對招,比事后干著急強百倍。
去年湖北有戶人家,暴雨前給稻田搭了臨時排水渠,澇災后搶時補苗,畝產反比往年高兩成。數據不會說謊,及時排水的地塊,秧苗成活率能提升30%,這就是早行動的好處。眼下最緊要的,南方稻農趕緊清溝排水,聯系農機隊準備抽水設備;東北農戶檢查大棚密封性,備好增溫燃料。
拿不準的技術問題,鎮上農技站電話24小時在線,別不好意思問,多問一句就少點損失。
天氣無常,但人能搶先機,把農時握在手里,比啥都強。記住嘍,種地沒有回頭路,該出手時別拖延,現在動起來,秋后糧倉才飽滿。關注網易號“三農氣象站”,每天更新各地天氣農事指南,讓你種地心里有數。
最后送大家句實在話:跟天氣較勁別怕麻煩,提前備招的人,田里收成全是穩當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