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南方的天像漏了似的。
氣象站連發暴雨橙色預警,湖南、江西的稻田里水都漫到田埂了。正是早稻揚花的節骨眼,這雨一泡,花粉容易被沖掉,灌漿肯定受影響。老一輩常說"稻揚花要曬,谷灌漿要水",可現在雨下個不停,完全反了。
湖北的老張蹲在田邊直嘆氣,他家五畝早稻正抽穗,穗子都泡在水里。農技員說,現在得趕緊排水,田里留一寸水就行,別讓稻根漚壞了。可有些低洼地,水泵都排不及,咋辦?
村里得組織挖臨時排水溝。
更愁人的是,雨后高溫高濕,紋枯病、稻飛虱最容易爆發。去年隔壁村就因為沒及時打藥,減產了兩成,今年可不能重蹈覆轍。
北方的玉米地也沒閑著,河北、山東剛澆完拔節水,又趕上大風。玉米稈才一人高,風一吹直打晃,得趕緊培土加固,不然倒伏了麻煩大。
東北的大豆出苗期趕上了低溫,有些地塊出苗率才七成。
有經驗的老農說,趕緊撒點草木灰,既能提溫又能防蟲,這土辦法挺管用。
但專家說,最好再補點葉面肥,磷酸二氫鉀兌水噴,苗壯了才抗凍。現在最關鍵的是,不同作物不同地區情況不一樣,得盯著天氣預報干活。
廣東的荔枝樹正掛果,臺風預警又響了,果農得提前綁枝,不然果子全打落。
廣西的甘蔗地積水嚴重,得趁晴天趕緊中耕,讓土壤透透氣,不然根會爛。我個人覺得,現在種地真是靠天吃飯,但也不能全靠天。
傳統的看云識天氣、排水防澇的法子不能丟,可也得聽聽農技員的科學指導。
就像河南的老李,去年按農技站的法子,暴雨前給玉米地挖了排水溝,愣是沒受啥災。可還有些鄉親覺得麻煩,總說"老輩人就這么種",結果吃了虧。這天氣越來越琢磨不透,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咱們得有點新辦法。
比如建點高標準農田,排水灌溉都方便,抗災能力強多了。但眼下最要緊的是,南方早稻區趕緊排水、噴藥,北方防倒伏、補肥。
具體咋操作?各村農技員這兩天都在地里轉,趕緊找他們問問。
家里有大棚的,得檢查薄膜有沒有破損,防風加固別偷懶。種子、化肥、農藥這些物資,得提前備點,別等下雨了再往鎮上跑。這場雨還得下幾天,咱農民就得跟老天搶時間,早動手一天,收成就多一分保障。
種地的時間表可不能亂,該揚花的揚花,該灌漿的灌漿,咱得盯著農時把活做細。
最后說一句,天氣咱管不了,但咱能管得了地里的活,趕緊動起來,別耽誤了農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