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四月廿二到了,老輩人“天若晴,愁斷腸”的老話讓人心慌。晴天本是好兆頭,可田間異象卻叫人心里發緊。
蜻蜓貼著麥芒打轉,翅膀尖掃落露珠,這可不是尋常景象。農諺說“蜻蜓曬麥芒,旱魔要猖狂”,往年這時它們該在水塘產卵。十年前四月廿二也是這般晴,后來三伏天曬裂了曬場上的石磙子。
楊樹葉子正午打卷,邊緣焦黃似火燒,比溫度計還靈驗。老輩人念叨“葉卷午時頭,旱情要露頭”,那年秋糧減產了四成。池塘青蛙集體啞火,夜里靜得瘆人,讓人心里直發毛。
農諺道“蛙不叫,井見底”,這些小東西對濕度最敏感不過。
五年前四月廿二也是寂靜,后來井水打了三丈深才見渾湯。泥鰍在淺水灘翻肚皮,白花花的一片,看著就讓人揪心。老話講“泥鰍曬肚皮,龍王收蓑衣”,這類反常常連著大旱。
有戶人家見這景象,連夜在菜園多挖了兩口儲水窖。麥穗灌漿突然停滯,青黃相間像生了病,看著就著急。
農諺提醒“麥停漿,旱斷腸”,灌漿不足秋后磨面都粘牙。七年前四月廿二晴得晃眼,麥穗這般模樣,一畝地少收兩百斤。南瓜藤夜間開花不合攏,黃燦燦的花盞張到天亮,不對勁。
老輩人說“夜花不合口,旱情跟著走”,通常預示著缺水。前年這時南瓜花也開不攏,后來玉米棒子還沒小孩胳膊粗。
水缸外壁干得泛白,摸著燙手,這是地下水下降的征兆。莊稼人都懂“缸燙手,井見底”,十五年前晴得邪乎,挑水走五里。
掛在墻上的蓑衣突然落灰,棕毛干得扎手,往年這時該返潮。
農諺說“蓑衣落干灰,龍王不睜眼”,祖傳蓑衣落灰次次應旱年。面對可能的旱情,莊稼人得趕緊行動起來。
水窖要加深三尺,老話“窖深三丈三,旱年心不慌”有道理。
用石灰混著黏土抹窖壁,能防滲漏,西邊坡地老窖救過菜園。菜園可以改種“鐵桿蔥”“石頭瓜”,這些耐旱品種能保本。
五年前旱災,種普通白菜顆粒無收,改種的還能腌兩缸咸菜。螞蟻搬家專挑陰涼地,隊伍貼著墻根走,是旱情的活地圖。晾衣繩上麻雀蔫頭耷腦,水缸沿結鹽霜,老天脾氣早有預兆。
日頭西斜云影掠過麥田,形狀像裂開的旱地,眼力得比老鷹毒。老輩人的觀察是寶貝,“看云識天氣”“草木灰防潮”有智慧。
但咱也得結合科學,讓傳統經驗更管用,心里才更有底。我個人覺得,早做準備總沒錯,等旱情來了再慌就晚了。
到底啥時候來雨?
誰也說不準,咱得盯著天也備著地。現在該做的事不少,查查水窖夠不夠深,良種備齊沒有。清一清渠道,看看有沒有堵塞,缺技術就找村農技站問問。
旱情面前別拖延,早下手才能少損失,莊稼人心里都清楚。
只要把該做的都做了,就算旱情真來了,也能穩得住陣腳。“人勤地不懶”,咱多費點心思,地里就少受點罪。記住這些異象和辦法,咱莊稼人就能和老天“掰掰手腕”。
趕緊行動起來吧,別等旱情來了才后悔,現在動手正當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