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藍莓綠色生態種植技術
王力俊
藍莓是杜鵑花科越橘屬多年生灌木,不同品種樹高差異明顯,栽培中常將樹高控制在 3 m 左右。藍莓花為總狀花序,綠白色,自花授粉,葉片卵圓形互生且葉背被有絨毛,常在入冬前落葉。藍莓根細且無根毛,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能力較弱。藍莓果實成熟時,多數品種為藍紫色,少數品種為粉紅色,果實表面覆蓋有白色果粉。果實直徑在 5~26 mm 之間,平均單果重在 0.5~2.5 g 之間,具體大小和顏色因品種而異。藍莓味道酸甜可口,皮薄多汁,種子極小。果實富含花青素和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
澄江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地處東經 102°47'~103°04',北緯 24°29'~24°55',海拔約 1 755 m。該市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氣候適宜,壩區地勢平坦,具備種植藍莓的獨特自然條件和環境優勢。澄江市年平均氣溫 16.7 ℃,年降雨量 900~1 200 mm,全年日照總時數2 414 h。該地區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冬暖夏涼。此外,澄江市主要發展旅游業,工業較少且集中于山區,對壩區種植的藍莓不會造成污染。澄江市毗鄰全國第二深的淡水湖 — —撫仙湖,撫仙湖的Ⅰ類水質為澄江藍莓的綠色生態種植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澄江市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非常適宜進行藍莓的綠色生態化種植。
澄江市依托當地條件,積極發展藍莓綠色生態種植,以設施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栽培和管理模式,推動藍莓產業高質量發展。藍莓種植已成為促進澄江市“一縣一業”特色經濟發展,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有效舉措。同時,藍莓產業“農旅研”產業相結合,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文總結了澄江市藍莓綠色生態種植技術,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1 澄江市藍莓種植概況
2004 年,澄江市在全省率先從南京植物園引進12 個兔眼藍莓品種進行試種。目前,澄江市藍莓種植面積已超過 913 hm 2 ,年總產值約 9.26 億元。已經創建現代藍莓種植基地 71 個,擁有藍莓種植戶 237 戶,注冊藍莓種植企業 16 家,成立藍莓專業合作社 15 個,組建藍莓種植協會 2 個,成立藍莓加工企業 1 家。藍莓產業相關從業人員超過 20 萬人。歷經 20 年的發展,藍莓已成為澄江市高效綠色農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澄江藍莓圍繞“早熟、高產、優質”的目標,重視與科研院所合作,不斷推動新品種的引進、試驗與示范,實現品種快速迭代更新。澄江市目前仍在種植的藍莓品種主要有燦爛、萊格西、奧尼爾、綠寶石、珠寶、春高、優瑞卡、F6、L25 等。澄江藍莓果實較大,甜脆爽口,并帶有花香味,商品性極好。澄江藍莓還被加工成果醬、果干、果汁、果酒等多種產品。目前,澄江藍莓已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銷往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成都等 23 個經濟發達城市,并開始向東南亞國家出口。
2 藍莓綠色生態種植技術
澄江藍莓依托當地優越的氣候、土壤、水源等生態環境,實行綠色農產品品牌戰略。藍莓種植戶也非常熟悉藍莓的生物特性和栽培技術,種植標準和管理水平都很高。綠色生態種植技術不僅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也是提高藍莓產量與品質的重要途徑 。澄江藍莓從最初的傳統種植模式不斷迭代升級為設施化栽培、精細化管理的種植模式,開創了無土栽培、離地種植、全基質培育、全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的全省領先技術模式,實現了藍莓種植的綠色化、高端化、標準化。這一模式不僅能全面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還能最大程度提高土地的使用價值。采用綠色生態種植管理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藍莓品質和產量,還能增強澄江市藍莓的市場競爭力。現將澄江藍莓綠色生態種植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2.1 土壤選擇與改良
藍莓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喜酸性土壤,首選透氣透水性好的沙質土壤,其次是紅壤。藍莓必須在pH 值 4.0~5.5 酸性土壤中才能生長良好,最適宜的pH 值是 4.3~4.8。土壤有機質含量最好達到 8%~12%,至少不低于 5%。澄江藍莓栽培采用在土表覆蓋松針、秸稈、樹皮、苔蘚等來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這樣既能減少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又能在冬季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
2.2 品種選擇
根據樹體特征、生態特性、分布區域及果實特點,栽培上將藍莓分為兔眼藍莓、南高叢藍莓、北高叢藍莓、半高叢藍莓、矮叢藍莓 5 類 。不同地區因氣候條件差異,適宜種植的藍莓品種也不同。應綜合考慮當地氣候條件、生產目的、栽培技術、市場前景等因素選擇適宜的品種。澄江藍莓品種主要以早熟品種為主,正季果一般在 3 月底開始上市,在盛果期 4 月中旬至5 月下旬。冬季果一般在 12 月中旬至次年 1 月底上市,但產量較少,價格較高。澄江藍莓的定位是搶占全國的早熟藍莓市場。
2.3 移栽定植
為提高移栽苗成活率,最好選擇二至三年生苗,且生長健壯,根系完整發達,具有 3~5 個枝條,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的苗木進行栽植 。移栽時要人工破碎苗坨,把根系向四周伸展后再填土。
藍莓定植分為春栽和秋栽,秋栽成活率更高,可幾個品種交替隔行栽植,以提高植株的坐果率、增加單果重。定植前用 50% 多·福可濕性粉劑消毒土壤,并在每個種植穴內施入金正大硫酸鉀型復合肥 50~80 g。定植時要邊培土邊提苗,保持根系舒展。可在土表覆蓋厚約 5 cm 的松針、樹皮等,栽植后澆透定根水。地栽行距 220 cm、株距 100 cm,定植穴寬 40 cm、深 30 cm;盆栽行距 170 cm、株距 80 cm。定植后噴施6% 聯菊·啶蟲脒微乳劑 800 倍液和 20% 噻菌銅懸浮劑 500~600 倍液防蟲殺菌 。
2.4 合理灌溉
藍莓為淺根系植物,沒有根毛。在疏松通氣的土壤中,影響根系生長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溫度和水分。當土壤灌水不足時,可能導致根系死亡。幼樹期要小水勤澆,應保持土壤相對濕度在 60% 左右;藍莓進入果實膨大期后,樹體需水量達到臨界值,土壤相對濕度下降到 50% 以下時要及時灌溉,以確保水分供給充足 。應避免使用含鹽量高和 pH 值高的水灌溉。藍莓對水分虧缺和過量供應都很敏感,使用滴灌系統能對每株樹進行均勻供水,較好地保持土壤濕度,且便于將肥料直接溶解在水中進行施肥。滴灌具有低流量灌溉特性,有利于水肥的持續供給,促進藍莓根系發育;同時還能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明顯增加產量和單果重。目前,澄江藍莓種植中采用的滴灌方式已從傳統滴灌模式升級為更適宜基質栽培和坡地種植的脈沖滴灌模式,有效突破了地形限制。
2.5 施肥
藍莓是寡營養植物,施肥過量反而會抑制藍莓植株生長,降低產量和品質,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切忌使用含氯肥料。一般在萌芽前施肥 2 次,在漿果轉熟期再施 1 次。萌芽期需要多施氮磷鉀肥,花期需控水控肥,果實發育期則減氮增鉀,同時注意搭配使用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肥料。藍莓生產中主要施氮、磷、鉀肥。不同土壤類型種植的藍莓對氮肥的反應不同,沙壤土和礦質土增施氮肥有效,暗棕色的森林土增施氮肥不僅無效還有害。通常,當土壤磷素水平低于6 mg/kg 時,需增施磷肥(P 2 O 5 )15~45 kg/hm 2 。對于大多數土壤類型,硫酸鉀的施用量一般為 180 kg/hm 2 。氮、磷、鉀肥配比通常為 1∶1∶1,但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可調整為 1∶2∶3;磷、鉀含量較高的礦質土壤則可調整為 2∶1∶1。總之,施肥量要依據土壤類型和土壤肥力及樹體營養狀況確定。目前,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已廣泛應用于澄江藍莓栽培生產中,它采用微噴灌與滴灌相結合的灌溉技術,實現水肥協同,少量多施,提高了水肥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并改善了土壤環境,提高了藍莓產量和品質。試驗表明,相較于露地栽培,水肥一體化技術能節水 30%,減肥 26%。
2.6 果樹修剪
修剪的目的是增加樹體通風透光度,防止枝條徒長影響開花結果。修剪應遵循留主枝壯枝,去病枝弱枝的原則,修剪的目標是提高藍莓品質和綜合效益,實現豐產穩產,而不是單純追求高產。應根據樹形、樹齡、枝條數、花芽量等情況選擇平茬、疏剪、剪花芽、疏果等不同方式。在不同生長期、不同季節,藍莓的修剪方式有所不同。幼樹期進行春季修剪,要注意去除已形成的花芽,盡量不讓其結果;夏季修剪要注意規范樹形,一般保留 6~8 個主枝,對個別旺盛枝進行短截,剪除水平枝、過密枝、病弱枝,盡量擴大樹冠,保持樹勢。采后修剪要對相互影響的主枝進行去弱留強,從基部剪除六年生以上主枝,對基生枝進行整理,剪除當年采收后形成的空枝。修剪的目標是使整個樹形勻稱、樹體通風透光、枝條錯落有致。修剪后要及時噴灑 46% 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 80 倍液保護傷口,避免被病害侵染。
2.7 授粉
要想達到高產,授粉率不能低于 85%。有些品種由于自花授粉率低,可以通過多品種混栽或配置授粉樹來實現異花授粉,主栽品種與授粉樹品種的比例通常為 4∶1。也可以在藍莓果園內放養蜜蜂,因為蜜蜂可以輔助授粉,1 hm 2 果園放置 8~15 個蜂箱即可。根據開花量確定投放時間,建議始花期投放 20%,盛花期 1~2 個月投放 50%,末花期投放 30%。澄江藍莓種植中使用的授粉昆蟲主要有蜜蜂和熊蜂。露地栽培的藍莓適宜用蜜蜂授粉,設施栽培的藍莓適宜用熊峰授粉。原因在于熊蜂口器更長,授粉效率更高,且能在低溫弱光的環境下繼續出巢工作。
2.8 病蟲鳥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是藍莓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各種病蟲害會危害藍莓的葉、莖、根、芽、花、果等不同部位,導致樹勢衰弱、產量降低、果品變差。藍莓上常見的病害主要有僵果病、灰霉病、炭疽病、葉斑病、白粉病、葉銹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金龜子、薊馬、斑潛蠅等。藍莓病蟲害的防治應該堅持綠色、生態、安全的防控原則,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防治技術。農業防治技術:及時清除果園內的感病植株和雜草,在入冬前及時清除落葉落果,將其燒毀或埋入地下;及時進行疏枝整形,改善樹間通風條件,適時調節棚內溫度、濕度,避免藍莓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物理防治技術:根據蚜蟲的趨黃性,在果園內放置黃板將其誘殺;利用糖醋液誘殺果蠅成蟲;通過安裝太陽能殺蟲燈誘殺鱗翅目、鞘翅目等農業害蟲。生物防治技術:利用捕蟲螨來捕食蚜蟲等。化學防治技術:使用 10% 苯醚甲環唑 700 倍液、35% 氟菌·戊唑醇 1 500 倍液或 20%烯肟·戊唑醇水懸浮劑 1 500 倍液噴霧防治枝枯病;使用 50% 多菌靈 600~800 倍液和 50% 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交替噴施防治葉斑病;使用 50% 代森銨1 000 倍液、50% 甲霉靈 1 000~1 200 倍液或 50% 撲海因 1 000 倍液噴霧防治灰霉病;使用 15% 粉銹寧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25% 三唑酮 1 500 倍液或 12.5%烯唑醇 2 000 倍液噴霧防治銹病;在開花前噴施 20%嗪胺靈 1 000 倍液預防僵果病。迄今為止,澄江市在藍莓引種栽培過程中,尚未發現嚴重的病蟲害發生。鳥害防治可架設防鳥網、使用驅鳥器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