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譯文
孔夫子曾經(jīng)曰過:“這沒有形式也能表現(xiàn)出尊敬。沒有穿著喪服也能表現(xiàn)出憂傷。沒有聲音的樂曲也能表現(xiàn)出歡快。有些人不說話就能讓人信服,不動作便能展現(xiàn)威嚴,補樂善好施大家也都知道他的仁慈,這就是德行的最高境界。一個人在憤怒的時候敲擊鐘鼓,那么鐘鼓就會發(fā)出好戰(zhàn)的聲音。一個人在憂傷的時候敲擊鐘鼓,那么鐘鼓就會發(fā)出悲傷的聲音。一個人的德行發(fā)生了變化,那么聲音也會跟著發(fā)生變化。如果一個人是真誠的,那么金石也會反饋出他的真誠,何況是有血有肉的人呢?”
02
原文
孔子曰:“無體之禮,敬也。無服之喪,憂也。無聲之樂,歡也。不言而信,不動而威,不施而仁,志也。鐘鼓之聲怒而擊之則武,憂而擊之則悲,喜而擊之則樂。其志變,其聲亦變。其志誠,通乎金石,而況人乎?”
03
沒什么好補的。
04
呃,這段出自孔子家語。這兩篇有一點小小的區(qū)別,但是影響不大。
不過我沒辦法逐字逐句的進行翻譯了,我只能進行意譯。
我聯(lián)系上下文認為這篇講的是一個人內(nèi)在想法的外放。就是,不論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總能在這個人的行為中可以做出判斷。
“論跡不論心”的意思就是只需要看一個人做了什么,至于他的到底如何想的不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