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108篇原創筆記
前言
曾看過個笑話:
兩位農民辛勞半天,坐在田埂吃粗面饅頭。一個說:“羨慕那些富人,他們下地用的鋤頭,怕不是金子做的吧?”
另一個說:“那可不!還有吃飯,我估計,他們每頓都吃白面饅頭。”
起初,我看到的是辛酸;如今,我看到的是諷刺。
就像職場,你在別人口中的好壞,和你本身并沒關系,只和他們的利益有關系。
當你境界遠高于對方時,對方就只能用自己有限的認知來揣測你。
01 利益,是職場評價的唯一標準
假如,你是老板,我是你的助理。
你自掏腰包,讓我請所有人喝杯奶茶。結果我唯獨少點了你那杯,你或許會不爽,也或許笑笑就過去了,對嗎?
但如果我不吭聲,隨機拿了一杯給你,導致全公司就1位員工沒得喝。你知道后,會不會想一腳把我踹飛?
因為無論你出發點有多好,唯一那個沒得到奶茶的人,記恨的人一定是你,而不是犯了錯的我。
這就是人性。
一杯奶茶尚且如此,又何況職場上那么多誘人的糖果?
所以,很多時候如果你察覺別人對你有意見,別想著費勁去解釋原因,去修復關系。
除非你舍得把自己的利益讓給他,或者你能給予更多的彌補。否則,一切都只是徒勞無功。
職場永遠沒有一成不變的朋友或敵人,唯有流動不息的利益。
02 認知,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鴻溝
相傳,孔子的弟子突然遇到一個身穿綠衣的客人,向他請教一年有幾個季節。
弟子答“四季”,客人卻搖頭否認,堅稱一年只有三季。兩人爭論不休,弟子便請孔子來評理。
孔子看到客人后,說:“一年只有三季。”客人聽到答案,心滿意足離開。
弟子不解,追問原因,孔子說:“客人是一只蚱蜢,生命中從沒見過冬季。你跟他說到天黑,他也無法理解,索性隨他去吧。”
《莊子》有云:“夏蟲不可語冰”。和這個三季蟲的故事,如出一轍。
職場也如此。家庭環境、教育背景、工作經歷、人生志向等諸多因素累加,必然導致認知各不相同,無法強融。
比如夏天快到了,你皮膚比較敏感,必須注意防曬;而別人卻說你臭美,過于注重形象。你覺得,你能說服他嗎?或者說,即使說服他,又有什么意義呢?
想明白這點,你就該懂得:有時候別人說你不好,不是你真的不好,而是他的眼光只能看到井口那一圈天空。
03 格局,是人生最值得修煉的品質
上周末,我幫發小做了一回搬運工,到現在胳膊還酸著,不由感嘆年過40缺乏鍛煉,真經不起累。
但在我看來,想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累人的事。
就像網上有句話說得好:“你又不是人民幣,何必求人人都喜歡?”
近幾年,“格局打開”一詞很火。
在我看來,格局就是眼界、胸懷和素養。
提升格局最好的方法,是讀書、包容和無私。
讀書。不是為了和人聊天時有更多話題,而是為了讓你養成思考的習慣,不再輕易被別人左右,不再人云亦云,進而打破認知局限。
包容。允許他人做他人,就是對人最大的尊重。不管他比你更優秀,還是正在向你取經,傾聽他的聲音,采納正確意見,也正是你的風度。
無私。不是不顧原則傾囊相助,而是學會取舍,懂得感恩,擁有利他的思維,就能用真心收獲善意,更容易實現雙贏。
當你將這些養成習慣,你就會發現:格局大了,一切都順了。
寫在最后
《易經》有一句話: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我想,這就是境界差距。
愿你能跳出他人維度,找到自己的道路:路上沒有好壞之爭,只有成長生生不息。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