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上海徐家匯書院讀書(5月17日攝)。
近年來,上海持續推進重點公共文化場館建設,通過重大文化設施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標。目前,全市已形成徐匯“藝術西岸”、長寧“舞蹈藝術會客廳”、黃浦“藝術外灘”等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間。據統計,2024年全市公共文化設施累計服務近2000萬人次,舉辦各類文化活動2500余場次。
這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空間,既滿足了市民日常文化生活需求,也為游客深度體驗海派文化提供了重要場所,成為展示“海派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演員們在上海西岸大劇院音樂劇工作坊討論編曲(5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小朋友在上海徐家匯書院讀書(5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小朋友在上海西岸大劇院參加兒童實驗劇團活動(5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在上海歷史建筑“外灘·老市府”,觀眾在“上海色彩”年度主題展覽中拍攝雕塑作品(2025年1月9日攝)。
新華社發(陳浩明攝)
人們在上海徐家匯書院讀書(5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坐落在黃浦江畔的西岸夢中心(5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市民在上海氣象博物館參觀(5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學生在上海氣象博物館研學(5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在上海大劇院舉行的慶祝上海芭蕾舞團經典版芭蕾舞劇《天鵝湖》全球首演十周年特別活動上,上海芭蕾舞團演員吳虎生和戚冰雪在演出《天鵝湖》精彩片段(2025年2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在2025“國際舞蹈日”公益系列活動中,舞蹈愛好者們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參加舞校專業體驗課(2025年4月26日攝)。
新華社發(陳禹州 攝)
來源: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