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520”
這個原本平凡無奇的日子
因諧音“我愛你”
被賦予了浪漫與溫馨的特別意義
在這樣充滿愛意的氛圍里
你是不是也想早早籌劃
向心中的TA浪漫表白
其實,古人在表達愛意上
往往比我們更加浪漫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古人是怎么花式表白的
定情信物篇
在我國,定情物自古有之,與西方人以玫瑰花、鉆石等作為定情物不同,中國人的定情信物豐富多樣,更加浪漫隨性。
香囊
“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古樂府詩《孔雀東南飛》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佩幃、荷包,用絲線纏成,常常用多種香味濃烈的中草藥細末裝入香囊袋中。先秦時,年輕人見父母長輩要佩戴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后來戀人們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表示愛慕之情,所謂心有樸素,囊有所贈。
《紅樓夢》中,黛玉就送給了寶玉一個香囊,情以深意相隨,都化作那縷縷絲線。后來誤會寶玉轉(zhuǎn)送給他人,黛玉就賭氣把正在制作的另一個香囊給剪了,卻不知寶玉已將它貼身佩戴,香囊已成他們心意的紐帶。
玉佩
玉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古代君子講究恭敬有禮,溫潤平和,正與玉的寓意相符,所以古代的君子必是“玉不去身”。
作為貼身之物的玉佩,自然也是非常適合當作定情信物的。“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jié)”“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系于腰間的彩色絲帶,玉佩系于其上,以示人有所屬。
古代君子將自己的貼身玉佩贈予心愛之人,顯得節(jié)制有禮,落落大方,深情厚誼自不必言表。
戒指
“捻指環(huán)相思,見環(huán)重相憶。愿君永持玩,循環(huán)無終極。”這是《太平廣記》中女子贈予情郎的詩,隨詩一起贈的,還有一枚白玉指環(huán)。在這里,這枚“白玉指環(huán)”就有了定情之意。
其實,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在漢代以前,戒指主要是裝飾功用。漢魏以后,人們?nèi)≈腑h(huán)的形與意,開始把它指作為寄情的信物,相戀的男女可以互贈,以示結(jié)愛。
手鐲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詩中所說的“跳脫”就是手鐲在古代的一種稱謂。
隋唐至宋朝,很多女子的飾品中都不會缺少手鐲,當時稱之為臂釧,非常流行。因是隨身飾物,手鐲也成為戀人間的定情之物。
在各種古裝劇情及文學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女子將手鐲贈予戀人的情節(jié)。蒲松齡《聊齋志異·白于玉》中便有這樣的情節(jié):一書生偶入仙境,與紫衣仙女情投意合,臨別時仙女將手鐲贈予了他當做信物。
玉簪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漢樂府詩《有所思》
笄禮(笄,即簪子)是中國古代女子成年時舉行的禮儀,極為重要。從周代開始,只要女子年過15,如已許嫁,便要舉行笄禮,將發(fā)辮盤至頭頂,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屬。
因此,送女子一枚玉簪,代表欲結(jié)發(fā)求此女為妻,是非常重要的定情信物。
梳篦
“卿且梳相思,思卿共白頭。”
古人用頭發(fā)寄相思之情,梳子也成了戀人間的定情信物,送梳子有結(jié)發(fā)訂終身、欲白頭偕老的意思,代表一輩子都要糾纏到老。
“一梳梳到底,二梳白發(fā)齊眉,三梳子孫滿堂”,女子出嫁前由家人為其梳頭,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愿與愛意傳遞。
紅豆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唐·溫庭筠《南歌子詞二首》
紅豆自古至今都和愛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是愛情的重要意象。古時,無論是定情、婚嫁,贈送和佩戴紅豆都含有一種吉祥的寓意,甚至還有婚后在枕下壓上六顆紅豆保婚姻幸福的習俗。
此外,古人還有同心結(jié)、羅裙、手帕、耳墜等多種多樣的定情信物,每一件都在訴說著愛意。
花樣示愛篇
除了定情信物,古人還有著多種多樣的才情浪漫,折花、彈曲、踏歌、賦詩,無一不婉轉(zhuǎn)動人、溫柔熱烈。
折花示愛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藥。”——《詩經(jīng)·溱洧》
一束花的浪漫永不過時,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人給喜愛的女孩送花了。春日陽光明媚,青年男女在溪水邊游玩,年輕的少年向心愛的少女贈送親手采摘的芍藥,表達“永以為好”的意愿。古人以花喻情,或高潔或堅韌,或燦爛或熱烈,都寓意著愛情的美妙。
彈曲求愛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漢·司馬相如《鳳求凰》
落魄書生司馬相如,用一首《鳳求凰》成功俘獲才女卓文君的芳心,留下了傳唱千年的絕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司馬相如用琴聲表達愛意,讓人身臨其境體會琴瑟和鳴、心意相通的愛戀。
踏歌傳情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唐·劉禹錫《踏歌詞》
歌舞是一種更具有感染力的情感表達方式,古人會將詩經(jīng)中的一些詩詞以詩歌的形式誦唱出來,而踏歌于新石器時代開始出現(xiàn),風行于唐代,在兩宋仍然比較盛行。
宋代每逢元宵、中秋、清明踏青,都要舉行盛大的月下踏歌活動,以樂傳情,以舞達意,多情的青年男女大膽地以踏歌示愛,呼喚心愛之人。
賦詩言愛
用詩詞表達愛意,是古人最委婉、最動情的一種方式。古時,文人墨客、才子佳人通過一首首或含蓄溫婉、或情意綿綿,或入骨相思的詩詞,來表達自己的傾慕和愛意。
暗戀篇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先秦《越人歌》
前塵往事斷腸詩,儂為君癡君不知。
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間多情癡。
——北宋·蘇軾《無題》
表白篇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
——金·元好問《摸魚兒》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不見白頭相攜老,只許與君共天明。
——南宋·范成大《車遙遙篇》
熱戀篇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唐·白居易《長恨歌》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唐·李商隱《無題》
思念篇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北宋·李之儀《卜算子》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北宋·秦觀《鵲橋仙》
承諾篇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先秦《詩經(jīng)?邶風?擊鼓》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漢樂府》
今日“520”
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你還知道哪些
古人的浪漫示愛方式?
快來評論區(qū)留言分享吧!
圖文綜合自君康人壽、盛世經(jīng)典收藏、素衣紅塵、珠寶課、視覺中國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