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看視頻
悠悠艾草香,濃濃端午情。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佩戴中藥香囊的習俗已有千年歷史,承載著驅邪避疫、祈福安康的文化內涵。5月18日,由市政府外事辦、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蘭州黃河國際傳播中心聯(lián)合西北師范大學舉辦的“蘭州好city”活動走進甘肅省博物館社會教育部。來自西北師范大學的6名外籍教師與大家齊聚一堂,在體驗香囊制作的同時感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匠心之美。
活動現(xiàn)場,制作香丸的艾草香粉、色彩斑斕的香包和各色中草藥香料整齊擺放著。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開始制作香丸。將艾草香粉和粘粉按比例混合,加水調和后攪拌成潤澤光滑的香泥,再將香泥等份分割,加以揉搓,一顆顆圓潤的香丸便制作完成了。在醒泥的間隙,老師還為大家講解了香料的歷史淵源,介紹了艾草、桂皮、丁香、百合等常見香料的功效及藥用價值。“想不到艾草還有驅蟲防蚊的功能,太神奇了。”來自摩洛哥的外籍教師Ghizlane Atqaoui看著眼前搓好的香丸連連感嘆。
做好入門款香丸,接下來的香囊配方則需要通過游戲環(huán)節(jié)積分,各憑本事爭取。工作人員為大家準備了傳統(tǒng)艾草香囊、清新檸檬香囊、安神助眠香囊、驅寒暖身香囊四款配方,哪個小組的游戲環(huán)節(jié)積分最高,就能優(yōu)先選擇心儀的香方及香料。投壺、擲飛鏢、“看這邊”等趣味游戲讓現(xiàn)場氣氛更加輕松活躍,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外籍友人小組拿到了傳統(tǒng)艾草香囊的配方。隨后,老師為大家送上了制作艾草香囊的白芷、艾草、丁香及刺繡精美的香囊袋。將已經醒發(fā)完畢的香丸與其他三種香料填充到香囊袋中,系好抽繩,配上流蘇,一枚枚精巧的香囊便躍然眼前。大家紛紛拿起手機,用鏡頭記錄下了這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刻。
值得一提的是,當日恰逢“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本次非遺體驗活動通過香囊手作、文化講解與互動交流,增進了國際友人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展現(xiàn)了蘭州的文化魅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溫紀超 實習生 周珈宇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