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5年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第三站(北京·昌平)暨環昌平國際公路自行車挑戰賽在南邵文化廣場開幕。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黨委書記,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孫為民宣布賽事開幕。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劉梅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懷剛,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葛軍,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曉東,區委副書記冷強田出席開幕式,與2000余名專業車手、騎行愛好者及市民游客共同見證這場體育盛事。
01
騎行基因深植昌平
賽事經濟激活發展動能
劉曉東在致辭中指出,昌平區上風上水、人文薈萃、活力宜居,作為北京奧運會鐵人三項賽和亞運會自行車賽的舉辦地,昌平建成了全國首座國際標準自行車賽場,投用了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孕育了中國首位亞運會自行車“雙冠王”,形成了千里綠道系統和深厚的騎行文化。近年來,昌平區堅持以“北京騎行示范區”建設為引領,打造了“一橫四縱”騎行道網絡,成功舉辦環西自行車賽等一批高水平賽事,有力帶動文旅農商體融合發展,賽事經濟呈現生機勃勃的態勢。作為國內規格最高、最具權威性的公路自行車賽事,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匯聚了國內頂尖職業車隊與精英車手,周四率先開賽的專業組比賽,讓我們領略了中國公路自行車運動的最高競技水平,與前兩站相比,昌平站增設了“大眾組”賽事,讓騎行愛好者能夠與專業運動員同場競技,共享騎行樂趣。借此機會,誠邀各界朋友走進昌平、了解昌平、愛上昌平,感悟大美昌平的迷人魅力,尋覓心中的詩和遠方。
02
專業與大眾同場競技
創新賽制彰顯全民參與理念
據了解,本次比賽創新采用“專業競技+大眾參與”的模式,設置24.5公里、65公里、128公里、181公里不等里程,吸引職業車隊、精英車手及騎行愛好者同場角逐。其中,181.1公里的男子、女子及大眾個人賽賽道橫跨昌平8個鎮街,途經朝辛路、水庫東路、赤昌路、懷長路、望百路、桃下路等景觀路段,串聯起水岸風光、林蔭隧道、山花梯田與果香田園,堪稱“昌平全域文旅的流動展廊”。選手們在風馳電掣中感受昌平生態之美,觀眾則通過沿線文旅活動深度體驗昌平文化魅力。
03
四天賽程亮點紛呈
全域文旅資源集中綻放
本次賽事自5月15日起持續4天,前期賽程同樣精彩紛呈。男子、女子個人計時賽及混合團體計時賽在流村鎮展開,賽道依托山勢設計,途經王家元水庫、白羊城村及“百里環廊”,選手們在競速中領略京郊鄉村的詩意畫卷;大眾城市繞圈淘汰賽則選址“環十三陵水庫”賽道,將燕山余脈的蒼翠山色、十三陵水庫的湖光瀲滟與明十三陵的文化底蘊融為一體,讓參賽者沉浸式感受昌平“山水城陵”的獨特氣質。
04
以賽為媒
誠邀四海賓朋共赴昌平之約
昌平區文旅局以本次環昌平自行車賽為抓手,深度激活“體育+文旅”融合引擎,通過串聯十三陵水庫、懷長路等特色景觀,打造“可騎行、可觀賞、可消費”的精品線路,實現賽事流量向文旅消費的轉化。賽事期間,推出“環十三陵水庫”騎行線、42公里綠道騎行線等主題線路,聯動商業綜合體、鄉村大集與特色民宿,并依托“玩轉昌平”小程序提供賽事服務與優惠信息,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場景。
未來,昌平區將加快實施《昌平區文旅農商體融合發展行動計劃》,以賽事為載體推動“文旅+農業+商業+體育”跨界融合,通過常態化舉辦節慶、賽事與文體活動,打造“處處是景、時時可游”的全域旅游生態,持續釋放文旅消費潛力。昌平誠邀八方來客,以騎行丈量山水之美,以賽事體驗人文之韻,共享文旅融合發展紅利,感受“景城共生、文旅共榮”的活力之城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