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茅臺的股東大會上,張德芹講了個小故事,說自己曾參加一個酒席,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爺子過生日。老人家特別開心,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人能齊齊整整坐在一起,子女給他倒上一杯酒,說幾句溫情的話。那場面是挺暖的,孩子們也都很配合,按長幼順序敬酒,氣氛不算尷尬
但飯局結束后,有個年輕人悄悄對張德芹說,其實不是不想喝酒,而是受不了那一套“喝酒=尊重”的酒桌規矩。不是親情、友情的表達,反倒像是比賽誰更會說場面話,都是在吹捧功名
仔細想想,這個話確實戳中年輕人的心聲了
年輕人并非真的遠離酒精。便利店冰柜里的精釀啤酒賣得火熱,居家小聚時也常有人開瓶紅酒助興,甚至威士忌吧成了都市青年的新據點。這些消費現象說明,年輕人反感的從來不是酒本身,而是被異化的飲酒場景,當喝酒變成社交表演,當微醺的快感被功利性目的取代,再好的酒也喝不出滋味
其實中國自古就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傳統,真正的好酒本該是情感的催化劑。老一輩人記憶里最香的,可能是年輕時和兄弟就著花生米喝的那瓶散白;而現在年輕人最享受的,或許是和閨蜜窩在沙發里邊聊八卦邊喝的起泡酒。酒沒有變,變的只是喝酒的方式和目的
張德芹能點破這一點,說明他不是只盯著銷量,而是真的在思考茅臺未來要靠什么活下去。這一步,走得挺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