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路透社近日報道,根據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美國將在未來3個月內把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從145%降至30%,而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將從125%降至10%。報道稱,巴西的大豆出口溢價下跌,美國期貨價格則因貿易摩擦降級而創下3個月來新高。
中國在大豆進口戰略上的布局堪稱國際貿易教科書級別的案例,過去8年間,美國大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經歷了戲劇性的下滑,從2016年占據中國進口大豆40%的市場份額,到2024年驟降至不足18%。與此同時,巴西大豆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則穩步攀升,成功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
特朗普(資料圖)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稱,有知情人士透露聲稱,由于美國總統特朗普制定的高關稅政策,許多農產品已經與中國失去了聯系,供應鏈已經產生了危機,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政府近期在成立一個相關評定事件小組,從而應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機,但是白宮對此沒有相關報道。
巴西憑借地理位置等優勢在大豆等農業市場建立起很大優勢,巴西大豆產量持續攀升,預計2025年將實現歷史性突破,進一步鞏固其全球最大生產國的地位,這種增長不僅體現在產量上,更反映在市場占有率的持續擴大。中巴兩國建立的長期穩定貿易關系,使得巴西在供應鏈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巴西農產品在中國市場獲得優先選擇權,同時巴西政府還大力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形成了完整的高效物流體系。
農業(資料圖)
中國已經自1月中旬起停止預約采購美國產大豆和玉米。在減少從美國進口農產品和資源的同時,為保證穩定供應,中國增加了從巴西等國的采購。報道稱,美國農民的危機感在擴大。美國大豆協會會長凱萊布·拉格蘭在信中敦促特朗普政府盡早與中國談判并達成協議。在上次貿易戰中,美國農業界蒙受了260億美元的損失,失去了不少中國市場份額。拉格蘭說:“美國農業比特朗普第一任期時更弱了”。
中美貿易沖突后,中國迅速將大豆進口轉向巴西和阿根廷。2025年4月數據顯示,巴西對華大豆出口量已占中國總進口量的60%以上,而美國占比降至不足25%。2025年4月,中國對美加征125%關稅后,一周內即從巴西簽下240萬噸大豆訂單,幾乎占中國月均壓榨量的1/3,巴西和阿根廷已成為中國大豆進口的“主力替補”。巴西通過擴大種植面積(如改造熱帶稀樹草原),將大豆產量提升至比美國高近四成,形成穩定的產能支撐。
特朗普(資料圖)
據路透社近日報道,沙特阿拉伯環境、水利和農業部表示,沙特已與中國在北京簽署57項農產品協議,價值140億里亞爾(約合269億人民幣)。另據沙特通訊社網站近日報道,沙特和中國簽署了兩項協議,將沙特奶制品和水產養殖品出口到中國市場。這是在沙特環境、水利和農業大臣阿卜杜勒拉赫曼·本·阿卜杜勒莫森·法德利近日訪問北京期間達成的。
與中國的項目,是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使得本國穩定的發展,中國作為沙特石油的穩定客戶,實力日漸強大,更何況中國的農業基建能力正是沙特最為需要的。要想獲得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必須與中國搞好關系,他們也明白中國的外交政策,對每個國家都會給予一定的幫助,但是國家之間交易是存在前提的。再者,隨著美元地位的下降,中國人民幣地位的上升,沙特也不得不尋求自己的生存之路,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日益提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