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作為消暑佳品備受消費者青睞,旺盛的市場需求也迅速帶火了“驗瓜師”這一職業。據介紹,兩三秒鐘,驗瓜師就能判斷出瓜熟沒熟、好不好吃。經他們驗過的瓜,合格率一般在95%以上。誰能想到,比西瓜先一步沖上熱搜的竟是驗瓜師。“拍一拍”就能月入過萬,引來大批“吃瓜群眾”圍觀。(5月19日《武漢晚報》)
兩三秒判斷西瓜品質,月收入可達上萬元,近日,驗瓜師這一小眾職業的走紅,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從無人機飛手到牲畜經紀人,再到農村集體經濟經理人,越來越多的新興職業進入公眾視野。這些職業的涌現,既是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化的體現,也為就業市場開辟了新賽道。然而,要讓這些職業真正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選擇,還需通過規范化培訓、標準制定等措施,為其提供更堅實的支撐。
驗瓜師的誕生,本質上是市場需求與產業升級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要求的提高,傳統憑經驗挑瓜的方式已難以滿足大規模流通的需求。在西瓜產地,驗瓜師通過“一看、二摸、三聽”快速判斷出西瓜的成熟度、甜度,將優質瓜的合格率提升至95%以上,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類似的案例還有小龍蝦品鑒師、咖啡烘焙師等,這些職業的興起,反映出社會分工正朝著更專業、更精細的方向發展。
盡管驗瓜師等職業被貼上“高薪”“自由”的標簽,但從業者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例如,驗瓜師不僅要了解西瓜的品種特性、生長周期,還需通過長期練習掌握精準的判斷技巧。一些地區甚至要求驗瓜師考取《西瓜品質鑒定師資格證》,而持證者寥寥無幾。同樣,無人機飛手需要掌握飛行操控、農藥配比等技能。這些職業的“高含金量”,決定了它們并非網友想象中的“零門檻”。
然而,目前許多新興職業仍面臨培訓體系不完善、行業標準缺失等問題。要讓新興職業行穩致遠,需從政策支持、標準制定、教育培訓等多方面發力。首先,相關部門可聯合行業協會,加快制定職業資格認定標準和服務規范,為從業者提供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其次,職業院校與企業可開展合作,通過“訂單式培養”輸送專業人才。此前,部分高校開設的小龍蝦專業已證明這一模式的可行性。此外,還需加強對新興職業的宣傳,消除公眾誤解,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新興職業的涌現,是經濟活力與產業創新的縮影。從驗瓜師到農村集體經濟經理人,這些職業不僅為傳統行業注入專業化力量,也為就業市場開辟了新藍海。面對這一趨勢,唯有通過規范化引導和系統性支持,才能讓小眾職業真正成為推動行業發展、促進就業增長的“黃金賽道”。
作者 苑廣闊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楊飏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