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循跡山河 對話古今——“中國旅游日”相約“徐霞客滇游記·楚雄卷”攝影展
為迎接第十五個“中國旅游日”,弘揚徐霞客科學考察與文化傳承精神,5月19日,楚雄州舉辦循跡山河·對話古今——中國旅游日“徐霞客滇游記·楚雄卷”攝影展。
本次展覽以徐霞客《滇游日記》中關于楚雄的記載為脈絡,通過當代攝影對經典游記的視覺轉譯,突出楚雄州多元的文化旅游元素,展現楚雄州山水人文的獨特魅力。本次展覽是云南省首次以徐霞客游記為主題的攝影展,也是楚雄州首次以專題形式舉行的個人攝影作品展,共展出165件攝影作品。
近400年前,徐霞客以“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的求索精神,在《滇游日記》中為楚雄鐫刻下跨越時空的文化密碼。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他沿滇川古道“靈光道”入楚雄境,經武定獅子山、元謀雷應山、大姚妙峰山等勝跡,以地理學家的縝密與文學家的筆觸,將楚雄的山川形勝、人文風物凝鑄為中華文明的地理坐標。其行跡所至,既是地理考察的實證典范,更成為后世解碼滇中文化基因的精神路標。
今日楚雄,承歷史之脈,啟時代新章。楚雄州委、州政府以“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綠孔雀之鄉”4張世界級名片為引領,構建起“四大走廊”文旅體系,串聯5大類13條旅游精品線路、111個文旅節點。從恐龍谷的遠古回響到哀牢山的綠羽翩躚,從彝繡紋樣的千年敘事到野生菌的全球飄香,這片土地讓徐霞客筆下的山水人文煥發當代生命力。
本次展覽立足學術考據與影像敘事雙重維度,歷時三載、十度踏勘,構建起三個時空對話維度:在“山河之變”中,鏡頭沿金沙江溯源而上,以地質變遷印證生態治理的世紀答卷;于“人文之續”間,聚焦非遺傳承人的指尖技藝與古寺禪院的香火賡續,再現“僧亦敬客”的文化溫度;觀“城鄉之興”處,從三姚古城的磚瓦肌理到滇中城市群的現代天際,詮釋“登山必至絕頂”精神在鄉村振興中的創新實踐。影像既是對《滇游日記》地理坐標的視覺重勘,更是對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深度觀照。
展覽以光為墨、以影為鑒,邀人們共赴一場跨越四個世紀的對話,讓楚雄生活的美好瞬間觸手可及——本次展覽是對“萬里遐征”的深情致敬,更是文旅融合發展的楚雄實踐,將為人們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視覺盛宴,讓人們循著先賢的芒鞋印痕,深入探索楚雄的自然之美和彝族文化與多民族藝術融合之韻,在光與影的時空交錯中,共同書寫“中國火城·浪漫花都”的新時代傳奇。
記者 韓 芳
來源:云南法治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