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如珍
去一處旅游,對景點的整體印象,除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給人感官上的直接感受外,還有原先儲備的主觀認知,如古人游記、名人詩篇、流行歌曲等,有了它們的嵌入,讓景色變得靈動、豐滿,富含情感。
我常常有這樣的體驗,到一個陌生景點,乍一看,山水普通,并無特別。待閉上眼,從腦海里翻找出與此處關聯的詩篇,再睜開眼,將先前構想的畫面與現實關聯,眼前的景物如同黑白素描上了色,瞬間絢麗奪目、大放異彩,意境也隨之悠然高遠。
去廬山旅游,盤山公路盤旋向上,透過車窗望外,山疊山、山連山,時而一團云霧襲來,眼前一片茫然。至山頂,豁然開朗,四周隆起、中間平坦的盆地中,坐落著牯嶺鎮,整潔的街道,行人步履從容。置身于此,不由得想起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
在三疊泉,仰望飛瀉的瀑布,頓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慨。
行至仙人洞,腦海中瞬間浮現出“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浪漫詩篇。
到云南大理游崇圣寺,從大雄寶殿向后山去,登望海樓,坐下小憩。這里居高臨下,覽盡全景,藍幽幽的洱海,水汽氤氳,波光瀲滟;巍巍蒼山,綿延起伏,巒黛峰青。陣陣涼風吹來,思緒翻滾,不禁遐想300多年前徐霞客游歷大理的情形。
當年,徐霞客在好友何巢阿父子等人的陪同下,從三塔寺向南,游清碧溪,在感通寺用晚餐,幾人席地而坐,飲酒攀談,直到深夜。接著幾日,又遍游感通寺諸院及波羅巖,再折回三塔寺欣賞文物及大理石……
有了這通遐想,再凝視身邊的三塔,感覺它就是一位老者,見證了物是人非的變遷與歲月流年的滄桑。
登上五岳之巔,放眼遠望,倏然激起“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
馳騁在遼闊大草原,領略一番“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致,再來一場策馬揚鞭的淋漓暢快。
面對浩瀚大海,碧波蕩漾,海鷗翩飛,悄然吟一聲“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走進山林幽谷,寂寥空靈,手機里的《空山鳥語》二胡演奏曲,喚起林中群鳥啁啾,讓我傾聽到世間最動聽的天籟。
心中的詩書音樂,賦予旅游豐富內涵,使我看到的風景更繽紛多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