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鳳尾財參
在當下的消費市場中,盒馬鮮生作為新零售的先鋒,一直以其豐富的生鮮品類、高效的配送服務以及“高品質” 的品牌形象,吸引著眾多消費者。
然而,2025 年以來,盒馬卻頻繁因產品不合格問題登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從蔬菜水果到肉類蛋類,一系列的質量風波正無情地沖擊著消費者對其的信任,也讓這家生鮮巨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接二連三的“不合格” 通報
今年五月,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食品安全“你點我檢” 專項抽檢情況通告》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將盒馬鮮生推向了輿論漩渦中心。通告顯示,青島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濰坊分公司銷售的 “保潔無抗鮮雞蛋”(生產日期:2025 年 2 月 17 日),被檢出地美硝唑(15.5μg/kg)和甲氧芐啶(13.0μg/kg)超標。其中,地美硝唑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 “三致” 風險,且國家標準明確禁止在動物性食品中檢出;甲氧芐啶作為抗菌增效劑,長期攝入可能導致過敏、貧血等健康問題。而這款雞蛋,恰恰打著 “無抗” 的旗號,宣稱產蛋期禁用抗生素,是盒馬精心打造的高品質產品,其售價也高于普通雞蛋,本應是消費者眼中 “安全、健康” 的選擇,如今卻成了食品安全的反面教材。
禍不單行,幾乎同一時間,南京市江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顯示,南京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第九分公司銷售的即食綠心獼猴桃(生產日期/ 批號:2025 年 4 月 7 日)被檢出氯吡脲(俗稱 “膨大劑”)含量超標。檢測結果顯示,該批次獼猴桃中氯吡脲的含量為 0.085mg/kg,而國家標準規定為 0.05mg/kg。這一消息傳出,再次讓消費者對盒馬的產品質量憂心忡忡。
事實上,這絕非盒馬在2025 年首次因產品質量問題 “觸雷”。早在 1 月 27 日,西安碑林市場監督管理局就通報,西安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碑林第一分公司于 2024 年 11 月銷售的部分生姜產品不合格,被責令改正。緊接著,2 月 11 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通報稱,深圳盒馬兩門店銷售的 “三文魚切片” 和 “鮮活大鱸魚” 分別因大腸菌群超標和恩諾沙星殘留超標被點名。2 月 24 日,西安市雁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西安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大都薈分公司因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被依法處以罰款 10 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 5312.4 元。3 月,上海消費者在盒馬 X 會員店購買的 “薺菜鮮肉大餛飩” 中吃出整只蟑螂,引發輿論嘩然;同期,西安盒馬因銷售不合格生姜和冷凍榴蓮千層蛋糕 “貼假生產日期” 被行政處罰,門店衛生與標簽造假亂象被暴露無遺。短短數月間,各類不合格產品通報紛至沓來,讓盒馬鮮生的品牌形象千瘡百孔。
供應鏈與品控體系的“千瘡百孔”
盒馬鮮生在產品質量上的頻繁“翻車”,背后折射出的是其供應鏈管理與品控體系的嚴重漏洞。
從供應鏈上游來看,盒馬對供應商的審核與監管似乎存在著嚴重的不足。以此次“無抗雞蛋” 獸藥超標事件為例,涉事供應商小町蛋業雖在事后聲稱費縣市場監管局已對同批次產品進行復檢,結果顯示合格,還將原因歸咎于盒馬濰坊店新開業 “業務繁忙、負責人經驗不足”,未及時提交復檢申請,導致系統仍顯示不合格。但這無法掩蓋一個事實,即盒馬在選擇供應商時,是否對其養殖流程、獸藥使用規范等進行了嚴格的考察?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監督機制,確保供應商能夠始終如一地遵守 “無抗” 標準?此前廣東三文魚事件中,涉事產品由第三方企業代工,盒馬對代工廠的衛生標準和獸藥使用缺乏有效監督,同樣暴露出其在供應鏈源頭把控上的無力。這表明,盒馬在供應商篩選環節,或許過于注重產品供應的速度與成本,而忽視了對質量根基的夯實。
在供應鏈中游的物流運輸與倉儲環節,同樣問題重重。生鮮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其對物流配送的時效性和倉儲環境的要求極高,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偏差,就可能導致產品質量受損。比如,此前有消費者反映在盒馬購買的挪威三文魚,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居然比捕撈日期還早三天,這極有可能是在物流倉儲過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導致產品信息混亂,甚至存在人為篡改生產日期以延長產品銷售周期的惡劣行為。又比如,在一些生鮮產品的運輸過程中,冷鏈設備故障或溫度控制不當,都可能使產品提前變質,而盒馬卻未能在入庫檢驗等環節及時發現這些問題,任由問題產品流入市場。
門店管理的松散也是盒馬產品質量問題頻發的重要原因。從員工操作不規范到后廚衛生疏漏,從新開門店忽視復檢流程到標簽造假等亂象,都反映出盒馬在終端運營層面缺乏有效的培訓與監督機制。員工作為直接接觸產品和消費者的群體,其操作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直接關系到產品質量和消費者的健康。然而,盒馬工坊售賣的鮮蝦餛飩中出現半只蟑螂尸體的事件,以及西安盒馬門店貼假生產日期的行為,都表明部分員工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職業操守,而這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正是盒馬在門店培訓與管理上的失位。此外,新開門店業務繁忙本不應成為忽視復檢流程的借口,這一低級錯誤的出現,凸顯了盒馬在門店運營管理上的混亂,未能將質量把控的標準和流程有效地貫徹到每一家新門店。
消費者信任“碎落一地”
盒馬鮮生一系列的產品不合格事件,對消費者的信任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沖擊。在如今這個信息傳播迅速的時代,任何食品安全問題都會在短時間內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廣泛傳播,引發公眾的高度關注和恐慌。當消費者發現自己信賴的品牌頻繁出現質量問題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必然是對該品牌的產品安全性產生懷疑,進而對品牌失去信任。
許多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紛紛表達自己的憤怒與失望。有人表示,一直以來信賴盒馬的品質,愿意為其相對較高的價格買單,沒想到卻屢屢買到不合格產品,感覺自己的信任被無情踐踏。還有消費者擔心,長期食用這些不合格產品,會對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一些曾經的忠實會員甚至表示,已經取消了盒馬會員資格,轉而選擇其他生鮮平臺或傳統農貿市場購買食材。這種消費者信任的流失,對于盒馬來說,無疑是最致命的打擊。因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品牌信任是企業立足的根本,一旦失去,想要重新贏回消費者的心,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除了對單個消費者的影響外,盒馬的質量問題還引發了公眾對整個生鮮電商行業的信任危機。作為生鮮電商領域的領軍企業,盒馬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當盒馬頻繁出現產品不合格事件時,消費者難免會對其他生鮮電商平臺也產生疑慮,擔心整個行業都存在類似的質量隱患。這不僅會影響到生鮮電商行業的整體發展,還可能導致消費者重新回歸傳統的購物模式,對整個行業的市場份額和發展前景造成嚴重的沖擊。
盒馬的“自救” 之路
面對如此嚴峻的信任危機,盒馬鮮生必須采取果斷而有效的措施進行“自救”。
首先,全面且深入地整改供應鏈管理體系刻不容緩。在供應商篩選環節,盒馬應建立一套更加嚴格、科學的審核標準,不僅要考察供應商的生產能力和價格優勢,更要對其生產流程、質量管控體系、獸藥及農藥使用規范等進行全方位的評估,確保每一個進入供應鏈的供應商都具備提供高品質產品的能力。同時,加強對供應商的日常監督,建立常態化的抽檢機制,對于違規使用獸藥、農藥或存在其他質量問題的供應商,要堅決予以淘汰,并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
其次,優化物流運輸與倉儲環節的管理。加大對冷鏈物流設備的投入,確保生鮮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度始終符合標準要求。引入先進的物流管理系統,實現對產品運輸軌跡、倉儲環境等信息的實時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并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加強對物流倉儲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對生鮮產品特性的認識和操作規范,避免因人為因素導致產品質量受損。
在門店管理方面,盒馬需要強化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的食品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制定詳細的食品安全操作手冊,并定期對員工進行考核,確保每一位員工都能熟練掌握并嚴格執行相關標準。加強門店的衛生管理,加大對后廚等重點區域的清潔與消毒力度,杜絕衛生死角。建立健全門店質量監督機制,加強對產品上架前的檢驗和日常巡查,及時發現并處理不合格產品,同時嚴厲打擊標簽造假等違規行為。
此外,盒馬還需增強危機應對的透明度與誠意。在問題曝光后,應第一時間向公眾發布詳細的召回計劃、涉事批次信息以及整改措施,而不是僅以“下架” 敷衍了事。主動公開復檢報告等相關細節,積極回應消費者的關切與質疑,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對于盒馬鮮生而言,當下已站在品牌聲譽的懸崖邊緣,唯有以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切實有效的行動,全面整改自身的供應鏈與品控體系,重新贏回消費者的信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重煥生機,續寫昔日的輝煌。否則,再多的擴張計劃與商業藍圖,都將如夢幻泡影,在質量問題的沖擊下化為烏有。而對于整個生鮮行業來說,盒馬的教訓也是一記警鐘,時刻提醒著每一家企業,食品安全永遠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任何時候都不容有絲毫的懈怠與疏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