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淀莫少 編輯| 小丸子
引言:一汽豐田對用戶的誠意,還遠不止展現在bZ5上!時下正在執行的“時光煥新計劃”,就是立足用戶購車和用車的全周期,以“車齡增值補貼”為機制,徹底消除用戶的時間擔憂和里程焦慮
千帆過盡,合資大廠轉型過后仍是當打之年。
眾所周知,當前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百年一遇之大變革,電動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
在發展新能源汽車這件事情上,基于國情和強有力的政策推動,中國本土品牌(包括傳統自主車企、及一眾造車新勢力)率先發力,取得了一定成績并占據階段性先發優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段時期以來,行業內外充斥著這樣的一種聲音,認為合資車企不行了,電動化時代合資品牌落伍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
深耕中國市場多年,在全球車市都極具影響力的國際大廠們,是真不能打,還是此前一直處于戰略觀望期、沒有真真正正下場發力?
透過前不久舉行的2025上海國際車展,這個問題已然有了清晰答案——合資大廠們集中覺醒,開始后程發力甩開膀子加碼新能源了。
比如一汽豐田bZ5的驚艷亮相,就讓我們見識到了新能源下半場,合資品牌強勢發力不容小覷。
系統性“安全”防護,大廠造車底色不變
捫心自問,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對于消費者和駕乘者而言,究竟什么才是最最重要的“性能”指標?
是幾秒級的零百加速嗎?還是最高多少時速的麋鹿測試?抑或是近年來風靡行業的“冰箱彩電大沙發”?
在樂逗汽車看來,這些個維度和評價指標固然重要,但在它們”之前”和“之上”,還有一個維度和指標更加重要!
安全,安全,還是“安全”。
因為無論是油車還是電車,首先你得是一臺車,而且是經常帶你和家人朋友,從A點到B點高速行駛的車。所以本著“生命大于天”的原則,車輛的安全性理應高于一切。
沒有足夠的“安全性”作為前提和保障,再快的加速、再好的底盤、再智能化的體驗,一切都是零。換言之,有了“安全”這個1,后面的各種動力、底盤、配置等“0”,才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不同于各路跨界造車新勢力的激進求快,一汽豐田這樣的合資大廠無論是造燃油車還是造電動車,始終將高安全、高品質作為造車的基準和底線,寧可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慢一點,也要做好并做足車輛的全方位、系統性安全設計與驗證。
一句話,一汽豐田造車,絕不會將“半成品”交付到用戶手中,讓車主充當品牌與產品的“小白鼠”。
以bZ5這款車為例,什么籠式車身、高強度鋼占比、QDR品控體系就不多說了,畢竟是“豐田造”,這些個傳統老本行分分鐘輕松拿捏。
事實上,bZ5以“不止五星“安全為目標,以行業最嚴苛的評測標準,實施了115個嚴苛碰撞工況,同時全系標配越級的9個SRS氣囊,真正做到了“安全無差異,保護全方位”。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一臺電動車,一汽豐田在動力電池的安全防護上,可以說下足了功夫和本錢,官方稱之為“五重護甲”。
其一、車身吸能結構,確保發生碰撞電池不變形;
其二、無電外殼,有效預防極端情況下電芯絕緣失效起火,并延長外殼壽命;
其三、下置集成式冷卻器,材質更厚綜合強度更高,確保冷卻液不會漏至電池中,同時避免冷卻器異常下冷卻液泄露至電芯中;
其四、“絕緣”冷卻液,采用最新開發的可抑制電池短路的驅動用電池冷卻液,確保耐久性和安全性;
其五、過度充電監測系統,通過三種監測方式監測到電芯,既可避免電池過充導致起火,又確保電池具備更長壽命。
與此同時,在控制安全方面,一汽豐田bZ5同樣設計了四大冗余。
譬如采用雙電路板+雙電機+解耦設計,實現了“制動冗余”;采用行業獨有的雙芯片雙電源冗余設計,通過EPB+ECU雙芯片+備用電源,實現了“駐車冗余”;
采用雙套信號傳輸系統,扭矩角度、驅動回路雙傳輸鏈路,達成了“轉向冗余”;采用1芯片保障工作,1芯片負責監測的雙芯片配置,實現了“電機控制冗余”。
看到這里,不由得讓人感嘆:
大廠還是大廠,造車有敬畏之心 ,牢牢為車主用戶守住“安全”底線,買的放心開的安心!
就問,同價位同級別家用電動車產品,安全性能做到一汽豐田bZ5這么牢靠和冗余的,還有誰?!
智駕不是炫技,安全同樣應該是優先級
在上面談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中,一個行業共識是,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
何為智能化?
說的高大上一點,汽車不再只是冰冷的交通工具,而是變成更聰明更懂你的智能伙伴和移動空間。說的簡單通俗一點,現階段而言,主要包括的是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輔助。
智能座艙就不作過多贅述了,一則它并不是直接關乎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二則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普及,無論是自主還是合資或者新勢力,智能座艙這一塊普遍都做的比較OK。
仍以一汽豐田bZ5為例,什么語音控制、手勢控制,15.6英寸全高清觸控大屏、10個JBL揚聲器、香氛系統、256色氛圍燈啥的,一應俱全,能夠給到用戶很不錯的智能座艙體驗。
然而在關乎行車安全的智能輔助駕駛這個維度,各家車企都喊著做到了行業第一梯隊,甚至“遙遙領先”,但在真正的技術、法規,以及智慧城市和道路交通配套設施,都能支持無人駕駛之前;
當下及可預見的較長一段時期內,任何一家車廠大規模量產的乘用車產品,基本上都還只能是“輔助駕駛”。
那么這個時候,輔助駕駛與輔助駕駛之間的區別是什么?是簡單的所謂L2、L2.5、L2+這類營銷術語上的差別嗎?
樂逗汽車認為,顯然不是,車企廠商之間的輔助駕駛最大的差別,除了技術層面和實際道路體驗上的差別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但容易被消費者忽視的差異點——對待智能輔助駕駛的態度!
眾所周知,過去這幾年中國新能源車市,有不少玩家、尤其是新勢力跨界造車品牌,喜歡將智能化、尤其智能駕駛作為自身的核心標簽與賣點,圍繞智能輔助駕駛的宣傳一度非常的激進和狂熱。
這其中,一些行業大佬和流量“網紅”還屢屢公開進行錯誤的智駕示范,讓一些不明緣由的消費者誤以為“自動駕駛/無人駕駛”,好像真的已經照進了現實。
所以網上有很多“睡覺”開各種新勢力智能電動車、甚至跑高速的視頻,令人瞠目結舌。
結果片面且激進的智能駕駛輿論宣傳,讓越來越多的車主用戶和消費者嘗到了代價,智駕出事故的案例層出不窮。
今年某品牌的一起智駕事故,更是引發了一場行業大討論和全民深思——智駕不是炫技,安全同樣應該作為車企量產上車和輿論宣傳的優先級!
作為一汽豐田出品的智能電動車產品,bZ5搭載的是由Momenta飛輪大模型5.0+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合力構筑的Toyota Pilot智能駕駛輔助,算力強大功能豐富的同時,為用戶提供更安全、更安心的智能駕駛輔助體驗。
為了確保豐田一貫的高品質要求,Momenta還按照豐田規范的安全駕駛行為,特別優化了大模型,確保bZ5車主都能擁有豐田倡導的安全、安心體驗。
此外,bZ5還全系標配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不僅搭載了DMS駕駛員監測系統,OMS乘客監測系統,更搭載了可監測全車的車內生物監測系統,孩子或寵物獨自在車內時,10秒就會啟動雙閃和鳴笛提醒,5分鐘會自動啟動空調,并通過手機APP通知用戶。
盡管在營銷宣傳上,一汽豐田們從沒有聲稱什么智駕第一梯隊、遙遙領先,但現實卻在于,豐田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以“交通事故0傷亡”為目標,歷經多次進化,其先進性可靠性已經獲得了全球用戶廣泛認可。
樂逗觀察:
汽車行業的競爭始終是場馬拉松,不是看誰先跑和跑得快,而是比拼耐力和可持續性。
當新能源汽車市場狂飆突進從1.0時代轉入2.0時代后,無論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新勢力等,更加需要比拼各自的技術底蘊+安全品控等基本功。這無疑給了一汽豐田這樣的合資大廠,后發制人的難得機遇。
事實上,即便是在競爭無比慘烈的2025,一汽豐田一季度銷量依舊逆勢增長9.6%,電動化車型占比51%,高端車型占比59%。
市場和消費者用行動表明,一汽豐田這樣的合資大廠底蘊深厚轉型速度和勢能不容小覷!
安全做基石,價格有誠意,一汽豐田bZ5市場前景可期。
對了,一汽豐田對用戶的誠意可遠不止展現在bZ5上,比如時下正在執行的“時光煥新計劃”,就是立足用戶購車和用車的全周期,以“車齡增值補貼”為機制,徹底消除用戶的時間擔憂和里程焦慮:
5月1日—6月30日,該“計劃”繼續升級,除了車齡多一年增加1000元補貼外,鼓勵“雙人成行”,即雙人拼團每人將再至高減5000元,并同時贈送安全檢查、純牌零件優惠卷、美容抵扣卷等“服務關愛禮”。
難怪有不少網友和車主用戶紛紛表示,“一汽豐田實力寵粉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