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壽,這個名字在古代可是一個好名字,代表了父母對孩子的期盼,希望孩子能夠延年益壽,長命百歲,畢竟在古代醫學不發達,再加上生活環境的落后,古代人壽命很短,因此劉延壽才會獲得了這個名字。
劉延壽沒有辜負父母的期盼,他果然長壽,在楚王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三十二年,超過了他的祖先,然而他終結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劉交一脈楚王傳承,讓這一支系徹底退出西漢歷史舞臺,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不靠譜。
楚國在漢宣帝時代前是西漢碩果僅存的非劉邦后代諸侯王。
劉交作為劉邦的弟弟,在韓信被廢后,被封為楚王,獲得三郡三十多個縣的控制權。
劉交死后王位被他的后人傳襲,到了第三代楚王劉戊在位時,這位諸侯王喜歡干一些違法的事,不巧湊巧此時正趕上晁錯掌權力行削藩,劉戊正好有把柄被抓住,于是被削去部分土地。
劉戊心有不甘于是和同樣心懷不滿的吳王劉濞一起造反,再加上后來的五個諸侯國,這就是七國之亂。
叛軍根本不是朝廷軍隊的對手,三個月后土崩瓦解,劉戊自殺。
按理說楚國謀反,諸侯王畏罪自殺,楚國就可以廢了,然而景帝認為此時不能廢除楚國,于是決定恢復楚國,自然新的楚王不能是劉戊后人,也不可能是他父親這一支。
景帝選擇的是劉交長期在長安當宗正的三兒子劉禮,不過楚國被割去兩個郡,只留下彭城郡,實力迅速下降。
劉禮死后他的子孫世代繼承這個爵位,或許是因為楚國因為造反曾經差點被廢除,所以此后幾代楚王都很低調,安心的過自己日子,一直到終結者劉延壽到來。
劉延壽剛剛繼位,楚國境內就爆發了殷中、杜少領導的農民起義,然后朝廷好不容易將其他平定。雖然這件事和劉延壽沒什么關系,他依然還當著楚王,但是顯示出了他自己的封地已經統治不穩了。
劉延壽此時已經和漢朝皇帝一脈關系很遠,他是唯一不是劉邦之后的諸侯王,隨著年齡增大很快他就產生危機感,同時他不甘心于直待在這個小地方混日子,渴望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劉延壽已經是諸侯王了,還怎么上升?難道他想當皇帝?
其實劉延壽但是沒有造反自己當皇帝的野心,他是想當從龍功臣,從而進一步飛黃騰達。
當時已經是漢宣帝在位時期,漢宣帝時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孫子,在巫蠱之禍中劉呂后人唯一繼承人。
漢武帝在巫蠱之禍后立了小兒子劉弗陵為繼承人,后來就是漢昭帝。
漢昭帝很年輕去世沒有子嗣,武帝孫子昌邑王劉賀成為皇帝,但是二十七天后被廢,之后掌權的大將軍霍光擁立已經成為平民的宣帝為皇帝。
宣帝雖然是武帝曾孫,但是宣帝地位并不穩固,這讓劉延壽認為漢宣帝遲早得下臺,因此自己必須找一個能真正坐穩皇位,從而建立擁立之功,從此被重用的人。
劉延壽經過思考認為廣陵王劉胥是這樣的人。
因為劉胥是武帝的兒子,并且是武帝此時唯一活著的兒子,他的政治地位可比罪人之后的漢宣帝地位高,因此劉延壽認為劉胥遲早要當皇帝,為此他選擇擁立劉胥。
劉延壽有個弟弟名叫趙何齊,既然是弟弟為什么不能姓?因為這個弟弟和他沒有血緣關系,只是他的后母帶來的弟弟,這位后母是離婚再嫁給劉延壽父親的。
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劉延壽和這個弟弟很親,趙何齊成了劉延壽的親信。
為了個劉胥拉上關系,劉延壽主動做媒,讓趙何齊娶了劉胥的女兒,從而雙方成了親家,這樣就好說話了。
劉胥有稱帝野心,但是并沒有具體行動,劉延壽一直等著劉胥稱帝,但是一直沒有等到,心里很郁悶,于是決定催促劉胥行動,為此他對趙何齊表示:我和廣陵王結成同盟,等到天下出現亂世,我就出兵幫助廣陵王稱帝,你娶了他的女兒,將來肯定封侯。這番話說的趙何齊心花怒放,隨后劉延壽讓趙何齊給廣陵王帶一封密信表示自己愿意當廣陵王耳目,等到爭奪天下時千萬不要落在別人后面。
趙何齊辦完這些事回家后,他的生父趙長年意外看到了劉延壽和廣陵王之間的通信。
趙長年感到了害怕,要知道劉延壽和廣陵王這是謀反啊,趙何齊已經深陷其中,如果被朝廷發現,趙氏一族必然會受到牽連,為了保全宗族和減輕趙何齊的罪行,他直接去檢舉。
朝廷得知劉延壽意圖謀反后,馬上抓拿劉延壽,在確鑿的證據面前,劉延壽無法反駁,為了擺脫被折磨最后只能自殺。
劉延壽是造反自殺的,自然不能再保留楚國,于是朝廷直接下令廢掉楚國,改為彭城郡,至此劉交的楚國,西漢唯一的非劉邦后裔諸侯王就這樣消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