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23日是第十一屆全民營養周,今年的主題為“吃動平衡 健康體重 全民行動”。5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師生來到華東師范大學第五附屬學校,向同學們普及營養知識。
吃多吃精,讓營養攝取MAX
“同學們,你們每天喜歡吃什么食物?這些食物屬于什么種類,有哪些營養成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學生毛易嘉給學生們帶來了科普小課堂。
“在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禽畜魚蛋類、奶類、大豆堅果類五大類基礎上,還要吃得豐富。”毛易嘉分享道,“蔬菜大類不僅有纖維素、維生素,不同種菜還含有不同的營養素,如胡蘿卜素、葉綠素等。因此,建議單日飲食不少于12種,周累計不少于25種,讓飲食結構更豐富,有效攝取微量元素。”
詳細的科普讓現場學生收獲滿滿。“我現在明白為什么食堂每天都有蔬菜和肉類,而且每天不重樣,這樣能保證我們的營養均衡。”六年級(1)班學生孫立峰說道。
除了知識講座,營養干貨也出現在了校園一角。教學樓內,一張張別出心裁的餐盤精心布置在宣傳墻上,吸引了過往學生的目光。
六年級(5)班學生蔡李陽是其中一位“小設計師”,他把自己愛吃的水果蔬菜畫了上去。“我是按照中國居民膳食寶塔來畫的。對比一天的攝入量,我還需要吃更多蔬菜。”蔡李陽說。
除了吃均衡,運動也要Plus
說起營養,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均衡飲食,為什么要強調運動的作用?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上海食品學會兒童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侯敏看來,運動是保持熱量正確消耗、保持健康的重點,“運動是消耗熱量的過程,與進食的補充熱量相輔相成,就像電器合理地‘充電’和‘放電’,才能保證能量的均衡狀態。”
當前,我國6歲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約19%,兒童青少年肥胖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以營養和運動為基礎的生活方式干預是體重管理的核心措施。多項研究和實踐表明,青少年時期是養成健康習慣的黃金階段,合理選擇運動項目,結合科學鍛煉方法,能有效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體重與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是息息相關的,我們需要控制兒童和青少年的體重。”侯敏說,“通過接力賽、跳繩、傳球這些活動,讓學生知道身體補充的熱量也要對應地消耗掉。希望通過趣味運動和精準科普的形式,讓營養知識火起來。”
“我們計劃將營養教育和體育課程整合起來,變成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希望孩子們在接受營養教育的同時,能夠‘小手牽大手’,帶領家長一起參與全民健康教育。”華東師范大學第五附屬學校校長邱超表示,會繼續利用好校內外優質資源,助力形成全民營養教育范式。
撰稿:黃湘鈺
攝像:蔡陳皓
編輯:袁悅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