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徽黃山市旅游,如果沒有太充裕的時間一一走訪古村落,卻又喜歡粉墻黛瓦的徽派建筑,想全面欣賞其精華,位于歙縣的徽商大宅院是個不二之選。
徽商大宅院位于歙縣縣城中心,這里最早是明朝首輔徐階后人、清初狀元徐元文和榜眼徐乾學、徐秉義的祖宅。
如今人們以整體搬遷的方式,在宅院中匯聚了散落在古徽州境內極具典型徽派特色的29座明清宅邸,房屋多達上百間,在大宅院里逛一圈,可以一次看過癮。
宅院內收藏的不僅是房屋,還有石橋、門樓、戲臺、匾額等,它們共處一處,都曾是屬于古徽州的古跡,因此風格上和諧統一,絲毫沒有違和感。
“中和堂”可以很清晰看到明時徽派建筑“肥梁瘦柱”的特點。“肥梁”指堂屋中的橫梁,中間粗大肥壯,兩端略細,形似冬瓜,因此被稱為冬瓜梁。“瘦柱”則說的是大梁下作支撐的柱子,與冬瓜梁相比,這柱子就顯得纖細了許多,一肥一瘦形成鮮明對比。
除建筑之外,房間內的家具陳設與裝飾同樣耐人尋味。徽商崇儒重文,這一點既表現在他們喜歡興辦書院,喜歡結交文人名士等方面,也表現在宅院布置、家具陳設的低調上,沒有奢華的裝飾,處處顯出風雅氣質。
宅院中的建筑絕大部分在最初都是瀕臨倒塌或嚴重損毀的狀態,經過修復后既沒有破壞原有建筑的韻味,且再次綻放華彩,讓人得以一窺徽派建筑的精妙和美好。
“徽州三雕”是欣賞徽派建筑必不可少的內容。宅院中有典雅精美的木雕,栩栩如生的石雕,層次豐富的磚雕,它們和建筑完美融合在一起,為色彩樸素的徽派建筑添上靈動一筆。
穿行在一座座建筑中,光線忽明忽暗,照著來自百年前的字畫,映著透著滄桑氣息的匾額,讓人感受到的都是古樸沉穩的氣息。
牌坊、戲臺、亭閣、花園、水榭匯聚在一座宅院中,雖然百年之前它們分處各地,分屬各家,現在卻仿佛是融洽的一家人,一起營造出濃濃的傳統生活氛圍。
從外看,徽商大宅院的馬頭墻層層昂起,氣勢宏偉;走在其中,“三雕”精品比比皆是,花園精美秀麗,幾乎所有徽派建筑中的元素都能看到,儼然一座讓人大呼過癮的徽派建筑藝術博物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