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的高樓有多高,而是看它對最弱者的態度。
可如今有些現實卻反過來諷刺了這句話:某些地方,與拔地而起的高樓相比,弱者幾乎與耗材無異。
這是我今天想說的話題,對有的企業來說,員工不是人,是工具;不是生命,是成本。他們招黑最大的問題,與什么國內國外無關,而在于他們只信奉KPI和利潤,對“人性”二字避之不及。
于是“缺少人性”,成了人們茶余飯后,吐槽的對象,成了“不把人當人看”的主語。
先來看兩條知名媒體報道的內容,一個是在單位工作6年的女子經醫院確診為“先兆流產”,然后請假,單位不僅不批準,還把她開除的事情。另一個是男子因其父親突發腦梗住院,急急趕回老家被解雇……兩個都是和“生命”有關的請假,竟都被毫不留情的拒絕。你說人性,我看不到半點。
更諷刺的是什么呢,這樣的企業,雖然缺少人性,但是因為它粗枝大葉,反而給打工的普通人留下了維權的空間。
上面兩條報道里最后都有四個字,“法院判了”。法院的判決顯而易見,打工人贏,公司因為違法解雇的原因,給工人提供賠償。
說句實話,如果這樣都判不到普通人勝訴的話,那“勞動法”就真沒必要存在了。
然而如果遇到更沒人性一些的公司,你就會發現,他們通過拐彎抹角的手法,可能輕而易舉的讓你既丟掉工作,也無法向他們提出賠償。
也就是說,上面這樣的公司,竟還算是“有點人性”的。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解除和女子閆某的工作關系,以避免日后更多的麻煩和損失”,所以干脆就通過這種方式,賠點錢,達到目的,一勞永逸。
評論區點贊數量最多的一條評論內容,就是說得這種現象。而大量的網友給他點贊,也恰恰說明了人們的認同。
然而這種手段,都能被擺放在“有點人性”的一類之中,沒人性的得是什么模樣——猝死都拿不到什么賠償,還得通過各種起訴、仲裁,費心費力,才能要回一丁點的“人道主義補償”。
古人講“人命關天”,現在講“效率優先”;古代丞相跪請賑災,如今HR批量歸檔辭退。
普通人靠自己,想要斗過大廠的法務,與登天何異。最后那點補償,多半還是不想跟你繼續糾纏下去浪費時間才給的。說難聽點,跟你在這里浪費的時間,可能比給的補償還“貴”。所以可千萬別覺得最后留存了一點人性,那簡直是癡人說夢。
那些大廠里加班到猝死,最后因為賠償原因鬧上輿論、鬧上熱搜的事情就不提了,說個近期發生的小眾一點的吧,也算提供一分熱度。
今天,知名記者,也是經濟觀察報首席記者李微敖發布了一條內容,所講正是一位保潔員猝死之后,家屬求助無門的事情。工作時間猝死,原本必然屬于工傷范圍,但這樣的保潔員沒有勞動合同,沒有工資流水,所有相關的機構都拒絕幫家屬聯系相關人員,普通人求助無門……
有人可能會說:誰讓你不簽好勞動合同呢?
那我只能反問一句:是保潔員不想簽勞動合同嗎?
有些人脫離底層的生活太久,完全不知道保潔員是個什么光景,他們根本沒有“談條件”的資格。你要干就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且何止保潔員,不說農村,就是小一點的城鎮里,服裝廠、種植廠這些,恐怕都沒有老板會跟你簽什么勞動合同。簽了對你有利,那他們不簽不就行了。
為了這“煮熟的鴨子”不飛走,普通人哪里還敢提出半點質疑。可沒有勞動合同的后果人們也很清楚,面對突發事故,必然求訴無門。就是讓你找到了門,別人也不怕,你能拿得出證據嗎?你憑什么說是在工作的時候上班或者猝死,你憑什么說你在為我工作。你甚至連工資流水的單子,都拿不出來。
更可悲的是,干這些最臟最累活的人,往往工資也是最低的。
人情升溫的速度,還不如手機來得快。
說到底,“缺少人性”不是毛病,是慣性;不是偶發,而是默契。你有情,它講利;你講理,它裝死。你講合同,它講“沒有記錄”……你怎么跟他們玩?
這病,看似和法條有關,實則那只是表皮之瘡。真正的問題,還是在于很多企業高層的人性和良知,早已跑路。
古人云:“上醫醫國,其次醫人。”然今日世間,有病者非肌膚之疾,亦非肝腸之患,而是心之冷、性之薄。有司曰依法辦事,實則人情寡淡如紙;商賈言以人為本,實乃視工如牛馬。
嗟夫,此病非藥石所能治,亦非律令所能解,蓋在于人心已冷、天理難存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