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13兵團在彭德懷總司令和鄧華副總司令的率領下,雄赳赳、氣昂昂,帶著對祖國母親無比的熱愛率先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幫助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者。志愿軍兵貴神速,在朝鮮戰場部署完畢后,迅速發起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戰役,并取得了重大勝利,穩定住了朝鮮當時一邊倒的戰局,潑滅了美國侵略者意圖在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企圖。
圖-志愿軍高炮部隊
中央軍委及志愿軍總部為了進一步穩定朝鮮戰場戰局、擴大戰果,進而扭轉戰局,于是按照預先計劃,宋時輪將軍率領志愿軍9兵團以及陳賡將軍率領志愿軍3兵團先后入朝參戰,為抗美援朝后續戰役做好了準備。在宋時輪和陳賡率率軍入朝后,中央軍委任命陳賡為志愿軍第二副總司令,宋時輪為志愿軍第三副總司令。此時身為志愿軍第一副總司令兼13兵團司令員的鄧華著急了,馬上找到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要求將第一副總司令的位子讓給陳賡,并由宋時輪擔任第二副總司令,自己擔任第三副總司令。鄧華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鄧華認為自己在軍中的威望不如陳賡和宋時輪
鄧華為什么認為自己在軍中的微信不如陳賡和宋時輪呢?我們首先從清宣統二年(1910年)說起,這一年鄧華剛出生,這年陳賡七歲,宋時輪三歲,從年齡上來看,陳賡和宋時輪都年長于鄧華,是鄧華的老大哥。到了1923年,這年陳賡20歲,他已加入中國共產黨,與毛澤東有了接觸,并于當年考入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學習,這年宋時輪16歲,也進入吳佩孚在長沙的軍官教導團學習,此時鄧華13歲,還在讀私塾。三年后,陳賡已從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并留校,并參加了很多戰斗,因戰功擔任黃埔軍校第4期的連長,而此時的宋時輪也考入黃埔軍校第5期學習,此時的鄧華在長沙的南華法政學校讀書。
圖-陳賡將軍影視劇形象
1927年,陳賡24歲,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在起義軍隊伍中擔任營長職務,此20歲的宋時輪因被懷疑是共產黨而被捕入獄,此時17歲的鄧華因長沙突然爆發的“馬日事變” 而回家避禍。1928年,陳賡被組織調到上海中央特科工作,此時宋時輪還在監獄中遭受牢獄之災,鄧華也參加了朱德和陳毅在湖南省宜章縣領導的湘南起義,在起義部隊中擔任組織干事。次年宋時輪出獄后組建游擊隊鬧革命,走上了武裝斗爭反動派的道路。
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人的帶領下開始了萬里長征,陳賡在長征中擔任紅軍干部團團長,宋時輪在長征中任軍委干部團教員,鄧華為紅軍大學高級指揮科學員(長征前進入紅軍大學學習,長征期間未分配職務)。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因為抗日戰爭的需要,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八路軍”, 陳賡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旅長,宋時輪任八路軍第120師358旅716團團長,鄧華任八路軍第115師685團政治處主任。
圖-陳賡將軍影視劇形象
抗日戰爭勝利后至解放戰爭初期,我軍編制實行野戰軍縱隊制,縱隊是類似于軍級別的一種編制,當時全軍一共分為27個野戰縱隊,每個縱隊一般下轄3個戰斗師,當然也有戰斗序列較小的野戰縱隊,僅轄2至3個戰斗旅。當時陳賡任第4縱隊司令員,宋時輪曾在津浦前線指揮部(最早轄第2個縱隊和第7師、第八師,后增加第一縱隊)擔任參謀長,鄧華任到東北任保安副司令兼沈陽衛戍司令。到了解放戰爭反攻階段,按照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指示,由第4縱隊、晉冀魯豫野戰軍第縱隊及第38軍組成陳賡兵團,由陳賡率領挺進豫陜鄂,在解放戰爭戰略反攻階段獨當一面,立下赫赫戰功,此時宋時輪在華東野戰軍中擔任第10縱隊司令員,鄧華在東北野戰軍中擔任第7縱隊司令員。
解放戰爭后期,陳賡任第2野戰軍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宋時輪宋時輪任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司令員,鄧華任任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司令員。1955年授銜儀式上,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宋時輪和鄧華均被授予上將軍銜。
圖-鄧華將軍
鄧華認為陳賡是黃埔1期的高材生,也是我黨我軍內的老資格,在部隊中享有很高的微信,并且其曾率領陳賡兵團挺進豫陜鄂,成為獨當一面的軍事統帥;而宋時輪同樣也是老資格,是黃埔5期的高材生,曾在監獄里九死一生,早在紅軍長征時期,便擔任軍委干部團教員,抗日戰爭結束后即任津浦前線指揮部參謀長。因此,謙虛的鄧華認為自己在志愿軍司令部的職位不應該排在這兩位老資格前面,所以馬上找到彭老總,要求將第一副總司令讓給陳賡,并由宋時輪擔任第二副總司令,自己擔任第三副總司令。
圖-彭德懷元帥影視劇形象
對于鄧華的主動讓位的申請,彭德懷總司令堅決不同意
鄧華的指揮才能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得到了其老首長林彪的肯定。在最早商量出兵朝鮮的軍委會議上,經軍委研究決定由13兵團司令員黃永勝率領13兵團首先入朝作戰,但林彪卻力薦由鄧華代替黃永勝,理由是:鄧華的全局觀念和軍事素質更為全面!并且林彪的這個提議立馬得到了四野老政委羅榮桓和四野老參謀長劉亞樓的支持,隨后軍委經過研究決定將13兵團司令員黃永勝和15兵團司令員鄧華對調,由鄧華率領13兵團入朝作戰。
圖-林彪元帥影視劇形象
13兵團入朝后,鄧華被中央軍委任命為志愿軍第一副總司令員,協助彭總部署志愿軍入朝的各項事宜。在與彭總后面的接觸和共事中,鄧華全面的軍事指揮素質得到了彭總的認可和贊揚,后來彭總曾這樣評價鄧華:知識豐富、很有頭腦、作戰勇敢、細心、出了好主意、是個好幫手。鄧華全面的軍事指揮素質能得到三位開國元帥的認可和表揚,可謂是真正的素質過硬。但是陳賡和宋時輪的軍事素質也很全面和過硬,甚至不遜于鄧華,為什么彭總不同意鄧華主動讓位的申請呢?
彭總不同意鄧華的讓賢申請,說明鄧華必有過人之處,那就是:鄧華是最早進入朝鮮戰場的指戰員之一,對瞬息萬變的抗美援朝戰事可謂是了如指掌,甚至可以說是除彭總外最熟悉朝鮮戰場情況的指戰員,因此在軍事素質均很優秀的情況下,鄧華是擔任志愿軍第一副總司令最合適的人選。站在彭總的角度來說,就是:戰爭期間的人事安排主要還是取決于戰爭的實際需要,誰更了解戰場情況,誰指揮更有利于己方取得勝利,誰就應該被優先考慮。另外陳賡的身體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入朝前夕,因為舊病復發,直到1952年8月份才到達朝鮮戰場,指揮員身體戰況的好壞也是影響到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而鄧的卻身體素質卻很好,這也是一個因素。彭總經過綜合考慮果斷地拒絕了鄧華的讓賢請求。
圖-彭德懷元帥
鄧華的讓賢申請在彭總面前碰壁后,鄧華仍不甘心,又以自己的個人名義,向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發了申請讓賢的電報,彭總得知此事后,也向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發去電報,要求志愿軍司令部副司令排名不變,仍由鄧華任第一副司令員,陳賡任第二副司令,宋時輪任第三副司令。不久志愿軍司令部便收到了中央軍委的回電,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同意彭總的建議,要求鄧華繼續擔任志愿軍第一副司令,至此才徹底打消了鄧華讓賢的念頭。
陳賡和宋時輪為人謙虛,品德忠厚,不計名利
陳賡和宋時輪都是在火和血的歷練中成長起來的革命家,黨的紀律性極強,并且他們有有共同的性格特點,那就是:談吐幽默、為人謙虛、品德忠厚。陳賡為人謙虛,性格豪爽,并且是軍中出了名的“段子手”,說話非常地風趣幽默,很容易和戰友們打成一片,能很好地和戰友及同事們搞好關系,更重要的是陳賡從來不計較個人功名利祿,這一點從1955年授銜上就能看出。而宋時輪也一樣,曾克林將軍曾這樣評價宋時輪:學識淵博、品德忠厚、黨性堅強!彭老總之所以不同意鄧華的讓賢申請,讓鄧華繼續擔任第一副總司令員,而讓陳賡和宋時輪擔任第二和第三副總司令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非常了解陳賡和宋時輪的為人,知道他們都具備共產黨人不重名利的本色。
圖-陳賡將軍
陳賡和宋時輪都是我黨和我軍優秀的指戰員,黨的紀律性極強,在朝鮮戰場上,他們不計個人功名,顧全大局,全力配合鄧華的工作,使得我軍捷報不斷。而鄧華雖然身居第一副總司令的高位,但總是謙虛待低調,對陳賡和宋時輪非常尊重。如今,鄧華主動讓賢的故事成為一段歷史佳話,經常被后人津津樂道,成為我們后輩學習的榜樣。
圖-宋時輪將軍
鄧華不負所望,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戰功赫赫
鄧華將軍在擔任抗美援朝志愿軍第一副司令期間,協助彭德懷總司令指揮了抗美援朝的全部五次戰役,并且在彭總回國匯報工作期間,還直接部署指揮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和金城反擊戰。上甘嶺戰役徹底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軍威,成為世界堅守防御戰的優秀典型范例,而金城反擊戰徹底撲滅了美軍最后一絲抵抗的勇氣,迫使美國最終在停戰談判桌上簽字。鄧華將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戰功赫赫,他的名字和功績永遠被我們后輩銘記,是我們學習和崇拜的真正“偶像”。1955年鄧華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1980年鄧華將軍在上海病逝,享年70歲。
圖-鄧華將軍
謹以此文向彭德懷元帥、陳賡將軍、鄧華將軍、宋時輪將軍致敬!如有不準確的地方,請讀者朋友們批評指正。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