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生成:ChatGPT 4o
中國跨境電商平臺Temu因擅自將韓國用戶的個人資料轉移至中國、新加坡等地,違反韓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被韓國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PIPC)處以約13.9億韓元(約99.76萬美元)的罰款。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Temu在數據保護上的漏洞,也讓全球消費者開始質疑:低價購物的背后,是否隱藏著個人隱私的巨大風險?Temu的快速崛起與這場風波,究竟揭示了什么?
Temu的全球熱潮
Temu自2022年成立以來,憑藉超低價格和琳瑯滿目的商品,迅速席捲全球電商市場。從時尚服飾到電子產品,Temu的商品種類繁多,價格往往比傳統電商平臺低得多。據統計,截至2025年4月,Temu應用在全球的下載量已超過4200萬次,甚至超越了電商巨頭亞馬遜的應用下載量。在韓國,Temu的日均用戶數高達290萬,成為許多年輕人購物的首選平臺。這種“低價神話”讓Temu在短短幾年內成為全球電商的“黑馬”,挑戰著亞馬遜的霸主地位。
隱私丑聞的爆發
然而,這匹“黑馬”卻在韓國撞上了隱私保護的鐵板。韓國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的調查顯示,Temu將用戶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地址、支付信息等)委託給位于中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公司處理或存儲,卻未在隱私政策中明確告知用戶,也未取得用戶同意。此外,Temu未能在韓國設立法定代表機構,這違反了韓國法律對大型外國企業的要求。更令人不滿的是,Temu的賬戶刪除流程繁瑣,需經過七個步驟,讓用戶難以輕松行使刪除個人信息的權利。
圖片生成:ChatGPT 4o
調查還發現,Temu曾未經合法授權收集韓國賣家的居民登記號碼和面部視頻,用于身份驗證。雖然Temu在調查期間刪除了這些數據,但這一行為已足以讓監管機構震怒。最終,韓國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對Temu開出13.9億韓元的罰單,并要求其整改數據保護措施。
Temu的回應
面對罰款,Temu迅速做出回應,表示尊重韓國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的決定,并在調查過程中全力配合。公司聲稱已進行改進,以符合韓國的法律要求,并強調支持促進消費者信任和數據透明度的努力。然而,這份回應并未完全平息公眾的質疑。許多用戶開始擔心,自己的個人信息是否真的安全,Temu的整改承諾能否真正兌現?
圖片生成:ChatGPT 4o
跨境電商的隱私挑戰
這起事件不僅是Temu的危機,也反映了跨境電商在全球化擴張中面臨的普遍挑戰。隨著Temu、Shein和AliExpress等中國電商平臺在全球市場的快速崛起,它們的數據處理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嚴格的審視。2024年,歐盟委員會曾對Temu展開調查,檢查其是否違反《數字服務法》(DSA)。美國、加拿大和英國也對Temu提起多起訴訟,涉及廣告真實性和數據安全等問題。這些事件表明,跨境電商的“低價策略”雖然吸引眼球,但若不能妥善處理隱私問題,可能會付出沉重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