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據稱是吉利銀河的大年,年初推出了銀河L7 EM-i、銀河L6 EM-i、全新吉利銀河E8等改款產品。據了解,吉利銀河在年內還將推出至少5款全新車型,包括兩款SUV和三款轎車。這么密集的新品上市,未來的市場會怎么樣那?在這些車型中,即將在22日在米蘭時裝周迎來首秀的吉利銀河M9分外受到市場關注,高配置下價格若能下探到25萬,大型SUV市場勢必又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的廝殺。
200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經突破了60%,已經曝光了多項配置的吉利銀河M9以“AI科技大六座旗艦SUV”的身份入局,可以說承載著吉利品牌向上的野望,沖擊百萬銷量的同時,在米蘭首發也是意味深長,中國汽車工業沖擊全球高端市場的大勢已經不可阻擋。從技術普惠到場景革命,M9的市場前景又會怎么樣那?
精準卡位:補市場空白,會重構價格體系嗎?
當前,25-35萬元區間的高端六座SUV市場也早已經是殺聲震天。理想L9、問界M9等車型早已經占據先發優勢,M9在此時入局面臨的競爭必然是慘烈的,想要撕下一塊肉下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但從配置看M9以“技術平權”策略入場——入門版標配全域AI系統、神盾電池安全架構及L3級輔助駕駛功能,高配車型則通過數字燈光、全主動懸架等配置強化豪華屬性。這種“全系皆旗艦”的產品理念其實挺受市場歡迎的。既避免陷入“頂配才有真科技”的消費陷阱,又通過價格下探形成錯位競爭。 從這一點來說M9還是值得高看的。但客觀的看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依然很敏感。 如果M9能將起售價控制在25萬元以內,或將吸引原計劃購買合資中型SUV的家庭用戶,同時分流部分30萬級新能源競品客戶,成為“性價比旗艦”的代名詞。
核心競爭力:是參數領先還是場景落地?
個人認為M9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于將硬核技術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價值,從已經公布的細節看,M9搭載了千里浩瀚智駕系統,通過5顆激光雷達與多傳感器融合,在暴雨天氣下障礙物識別響應速度比人類快8倍,夜間識別準確率高達99.2%,顯著優于特斯拉Autopilot等競品。這種技術優勢或將推動消費者從“功能有無”轉向“體驗優劣”的決策轉變。
另外,M9座艙內“移動會客廳”“露營模式”等號稱18項場景解決方案,也算直擊家庭出行痛點。例如,外放電功能支持6臺設備同時供電,AR-HUD投射100英寸虛擬屏幕,將車輛從交通工具升級為生活空間。這些都是目前市場的痛點。
在安全方面,M9搭載的神盾電池系統通過針刺、浸水等極限測試“零起火”,主動防御系統也可預判碰撞風險并調整座椅姿態,這些技術背書將有效緩解消費者對電動車安全性的焦慮。
自主供應鏈與全球化
而從更大的范圍看,M9的上市或將加速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升級,在這個過程中, 供應鏈的突圍尤其引人矚目,像國產激光雷達、77GHz毫米波雷達等核心部件的量產裝車,基本打破了博世、大陸等國際巨頭的壟斷,當然也讓整車成本下降了15%-20%,為后續殘酷的價格戰可以說儲備了充足的彈藥。
另外,M9選擇米蘭設計周首秀,以“東方美學+智能科技”的組合拳切入歐洲市場。其導航系統支持方言化語音交互、本地化法規適配等細節設計,展現“全球車,本地心”的細膩策略。
總體上看,盡管M9前景可期,吉利品牌自身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品牌認知度低產品線混亂一直是老毛病了。像L系列、E系列、M等系列并存,消費者看的眼花繚亂,但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消費者對品牌高端化的感知,假若在營銷精準化上再細化一些,市場前景或者更明朗。
另外交付能力也會對市場口碑帶來巨大影響,高階智駕系統必然依賴激光雷達等部件的產能。能否按期交付對M9來說也是一大考驗。同時, 問界M9已建立“華為生態”護城河,理想L9憑借用戶運營也構筑壁壘,從這個角度來說M9仍然需要在智能化體驗差異化上持續加碼。
無論如何,吉利銀河M9的市場表現,或將驗證中國品牌高端化的新范式——不再依賴配置堆砌或低價策略,而是通過技術普惠、場景創新與產業鏈自主化,實現從“性價比”到“品價比”的躍遷。若其能成功打開25-35萬元市場,不僅將改寫高端六座SUV的競爭規則,更可能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從“規模紅利”向“技術紅利”的轉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