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5月初,南亞次大陸的天空突然上演“吃雞決賽圈”:當巴鐵的殲-10CE戰機鎖定印度陣風戰機時,PL-15空空導彈用實力演繹了什么叫“超視距交戰牛B癥”——它在100公里左右的距離上突然閃現,令陣風戰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突然被擊落了。這場空戰后,國際軍貿市場終于流行起中國風;PL-15也成了導彈界的“醬香拿鐵”:既有傳統軍工的硬核,也有新質戰斗力的科技感。北約也適時的為他送上北約綽號——“地獄使者(ABaddon)”,看上去很霸氣,但也不失陰暗抹黑之意,不過PL-15以自己的努力終獲北約認證,也算是實現了成功逆襲。
描繪殲-10CE擊落“陣風”的作品
說起這個北約綽號,中國的多款先進武器都有涉及,北約給中國武器裝備的名字,大都有點“陰間”,也有點“霸氣”。比如說,殲-20戰斗機就是“火焰獠牙(Firefang)”、殲-10戰斗機是“惡棍(Firestick)”,雖然這些名字也突出了中國軍備的技術性能強大,猶如地獄里那些終極“大BOSS”,是北約需要提防的強大假想敵;但是這些命名多少都帶著惡意,都離不開“地下面”的那點事,什么火焰獠牙之類的,在西方文化里面都是地獄里的陰暗事物。
PL-15獲得北約綽號
當然了,北約給所有假想對手的武器起的綽號,也都不怎么樣。就拿俄羅斯來說,北約給的綽號就更損了。蘇-57戰斗機叫“重罪犯”(FELON),蘇-25攻擊機叫“蛙足”(FROGFOOT),圖-160轟炸機的蘇聯本名叫“白天鵝”,北約非要叫“海盜旗”(BLACKJACK),瞬間從芭蕾舞者變身加勒比海盜了。
PL-15E外貿型空空導彈
反觀北約給自家裝備起的綽號,都凸顯了“高大上”。比如說,愛國者導彈(Patriot),看著就很愛國;宙斯盾防御系統(Aegis),仿佛自帶圣光特效;全球鷹無人機(Global Hawk),感覺上就飛的很遠。這套“天使濾鏡VS惡魔濾鏡”的起名大法,簡直比美顏鏡頭還雙標。當然,除了導彈和飛機,北約給中國其他武器裝備起的名字也不怎么樣,比如055大型驅逐艦在北約叫做“REN HAI”級巡洋艦,這個“REN HAI”到現在該如何解讀都沒有達成一致,是“人海”還是“刃海”還真不好說,反正不管是哪個,都不是很正派的感覺。
落入印度境內的PL-15E
此次,北約將PL-15導彈命名為“亞巴頓”(ABaddon),也是一個類似的做法。亞巴頓在西方文化中,是無底洞的守護者之意,而無底洞就是地獄的另外一個說法;說白了,PL-15導彈的北約綽號就是“地獄使者”。看上去充滿了戰斗力,也充滿了“邪惡感”。當然,從北約的命名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它們是真的怕了PL-15導彈,因為北約還有一個習慣:命名越狠,技術越穩。換個角度來說,PL-15導彈叫“地獄使者”,總比叫“廣場舞使者”看著威武霸氣吧。
巴基斯坦的殲-10CE
當然了,嘴長在人家的身上,人家愛咋說咱們也控制不了;況且,作為北約多少年的老對手,北約眼里的“強敵”,人家給咱們武器的命名,也肯定不會是那么“舒爽”的。對此筆者認為,咱們自己也應該在宣傳和輿論上面多下點功夫了,把殲-20的“威龍”、殲-10的“猛龍”名號都宣傳出去,也及時地給PL-15這樣的導彈進行本國命名,怎么好聽怎么來,利用新媒體、自媒體的強大傳播能力,讓全球人盡皆知,徹底把北約綽號壓下去,在輿論戰上也搶得先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