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這是電影《流浪地球2》中,寧理飾演的科學家馬兆對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所說的話,無論科技有多高,沒有人的科技社會,那是不行的。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于結婚生子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嚴重,這已經是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之一。
根據統計,中國的人口再次拉響警報,人口已經連續3年負增長,總生育率僅僅只有1.09,遠低于維持人口穩定的2.1更替水平。
更令人擔憂的是,58.3%的育齡人群明確表示“不打算生或不愿意生”,這一比例較2020年激增16%。
盡管政策層面從放開二胎到鼓勵三胎不斷加碼,但生育率持續低迷,甚至出現“越催越不生”的悖論。
從“不讓生”到“不想生”
回溯歷史,中國曾用“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膨脹,但如今卻陷入“鼓勵生育無人響應”的困境。
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后,出生人口短暫回升至1758萬,此后逐年下滑,2024年出生人口僅954萬,較峰值近乎腰斬。三胎政策更是遭遇冷遇,數據顯示,二孩占比從2021年的41.4%降至2022年的38.9%,三孩及以上比例僅微增0.5%。
政策效果式微的背后,是年輕人價值觀與經濟現實的劇烈沖突。
當代年輕人面臨的多重壓力構成“生育枷鎖”,結婚成本首當其沖,如今隨著網絡的發發達,大家對于結婚都產生了比較多的對比,尤其是彩禮,更是“嚇退”了無數年輕人。
掏空六個錢包的“婚姻起步價”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即便勉強成家,育兒成本更令人窒息,現在都講究高質量教育,養育一個孩子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已經不易,二胎甚至對于一些家庭來說可能會造成“破產”。
而且最主要的就是在職場上,對于女性生育保證的問題,一直是比較受爭議的,生育計劃可能會影響工作,這種常見的事情,已經讓很多人面臨選擇的困難。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去年我國出生人口為954萬左右,死亡人口問1093萬左右,自然增長率已經呈現出負數。
最主要的就是老齡化問題,目前我國80歲以上老人已經超過3600萬,預計到2035年將會超過8000萬,這無異于會束縛國家發展的步伐。
面對如此情況,部分專家也是給出了很多建議,目前除了一些公司補貼生育金之外,一個專家給出的建議,瞬間引起了大家的爭議。
從“引進外籍新娘”到“不生就下調養老金”
面對生育率“跌跌不休”,部分專家開出令人瞠目的“藥方”。
廈門大學教授趙燕菁提議“不生孩子就下調養老金”,將生育與社保福利強行捆綁;經濟學家丁長發建議“引進外國女性解決性別失衡”,被網友痛批“物化女性”。
有網友甚至直接表示不想交社保了,害怕未來變卦!
這類建議不僅無視個體選擇權,更暴露出對生育困境的認知偏差——年輕人并非抗拒生育本身,而是被高昂成本壓得喘不過氣。
真正刺痛公眾神經的,是政策與現實的脫節,盡管各地推出婚假延長、生育補貼、公積金貸款優惠等舉措,但落實效果參差不齊。
例如山西規定婚假30天,但私企員工抱怨“請假超過3天就被約談”,湖北天門市對二孩家庭發放9.63萬元補貼,但申請需滿足連續繳納社保5年等條件,將靈活就業者排除在外。
更諷刺的是,某地推出“三孩家庭購房補貼12萬”,但當地房價均價2萬/平米,補貼僅夠買6平米廁所,被調侃為“添丁換廁”。
還要什么“私家車拉活、閑置房子租出去”,這種另類的專家發言,瞬間引起了網友們的不滿。
破解生育困局,需要超越短期刺激,構建“生得起、養得好”的社會支持體系。
2023年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僅占43.3%,遠低于發達國家60%-70%的水平,增收才能釋放生育潛力。
住房保障是關鍵突破口,北京、武漢等地已試點“多孩家庭優先配租公租房”“公積金貸款額度上浮40%”,但需擴大覆蓋面,將新市民、農民工納入保障。
托育服務短缺是壓垮父母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入托率僅4%,遠低于OECD國家35%的平均水平,一線城市家庭往往需要提前半年排隊托位。
借鑒成都“社區普惠托育”模式,利用閑置物業建設托育點,提供每小時10元的臨時托管,可有效緩解“帶娃難”。
同時,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刻不容緩,我國不孕不育率已達18.2%,但試管嬰兒周期費用3-5萬元,醫保覆蓋率不足10%,導致許多家庭被迫放棄生育希望。
職場改革需打破“母職懲罰”,上海試點“生育友好崗”,允許彈性工作、遠程辦公;廣東推行“媽媽崗”同工同酬,企業每崗每年獲補2萬元,這些舉措值得推廣。
更根本的是重構社會保障體系,如德國設立“父母金”替代60%薪資,瑞典提供480天帶薪育兒假,通過制度設計讓生育不再是職業生涯的“絆腳石”。
應對這場“靜默海嘯”,還有最主要的,就是需要多支柱養老體系改革。
目前我國養老金第一支柱占比超75%,但替代率僅45%,且面臨“在職繳費者減少、領取者激增”的困局。
加速發展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勢在必行,老有所依是每一個人在未來都想要的,這是亙古不變的。
人口問題本質是發展問題,當年輕人感嘆“生不起孩子”時,實則在用腳投票,抗議高房價、高內卷、低福利的發展模式。
扭轉生育頹勢,不僅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更要重塑社會公平,讓勞動者有時間陪伴家庭,讓女性不必在職場與母職間二選一,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平等的起跑線。唯有如此,人口警報方能真正解除,代際更替才能回歸健康軌道。
除了這些之外,還要就是改變年輕人對于結婚生育的思想和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今的拿身份證結婚就是對婚姻的一個推動,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就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參考信源: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