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 麥
“為什么辦公室要放一個鋼鐵俠?”
“因為我喜歡他,我希望能像他一樣,改變世界。”
在極睿科技創始人武彬的辦公室里,鋼鐵俠不只是一個模型,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著他創業至今的理想和路徑。一個從未進過傳統職場的清華碩士,一位從程序員成長為企業家的青年創業者,他把AI從科研范疇,變成了電商內容產業的革命性生產力。
這是一場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效率革命,一場從一件T恤、一個視頻、一次轉化開始,向未來奔涌的浪潮。
AI改變了世界,他改變了AI的落地方式
“我覺得AI已經徹底改變了世界。”武彬開門見山地說。
這個改變,可能在多數人眼中尚屬“遙遠”,但在電商的世界里,已經真實發生。
過去,為一件外套拍攝廣告內容,商家需要租賃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的場景,請模特、攝影、剪輯、布光,一條視頻成本動輒數萬。而現在,用武彬團隊打造的AI工具,只需要上傳一張衣服圖片,系統便能自動合成模特上身效果、生成視頻腳本、剪輯成短視頻,甚至自動切片成直播片段。
“之前一天做10個視頻,現在一天可以做1000個。每個視頻只要有1000播放,就是一天100萬曝光。”武彬輕描淡寫地講出了一個冷冰冰的事實——成本下降80%,而轉化率和銷量卻成倍增長。
AI,不再只是“黑科技”,而是商家手中最現實的降本增效工具。
目前,武彬的產品已經服務2000多個品牌、4萬多個店鋪,不僅在國內席卷市場,還打通了出海路徑——通過AI對人臉、語言、場景的本地化處理,讓中國制造的商品能“身臨其境”地出現在歐美消費者面前。
他將極睿科技定義為“全球的內容工廠”,未來他希望世界各地電商頁面上的視頻和圖文內容,大部分都來自他們的平臺。“那時候,我們才真正成為世界內容的底層基礎設施。”
“錘子不是產品,掛在墻上的畫才是”
武彬的清華背景給了他扎實的算法能力,但創業的前兩年,他卻走了彎路。
“那時候我們只知道迭代算法,把準確率從91%提到92%、再到98%。可沒有客戶愿意為這多出來的幾個百分點買單。”
真正的轉機出現在2021年。
他開始從“AI+行業”的角度思考,深入了解電商運營者的痛點,發現真正能讓客戶愿意掏錢的,并不是算法,而是能直接帶來曝光、轉化和銷量的“內容”。
“客戶要的不是錘子,也不是釘子,是掛在墻上的那幅畫。”
于是,團隊開始以“內容生產工具”的方向重構產品,打造出一個完整的工作流平臺——從服裝商品的圖文生成,到視頻拍攝、剪輯、翻譯,再到直播片段切割,全部AI一鍵生成。商家只需上傳商品圖片,剩下的交給機器搞定。
“我們不是在‘做AI’,我們是在用AI解決問題。”
也正因為如此,極睿科技才在資本寒冬的2024年,仍順利完成了新一輪融資,背后是金沙江、紅杉、百度、順為、用友等一線資本的持續下注。
而武彬則開始走上了另一個身份轉型的軌道——從企業家,到“電商AI布道者”。
武彬(左)接受《時代面孔》總編輯谷豐專訪
從技術男到“武老師”,個人IP的價值躍遷
“大家現在不叫我‘武老板’,都叫我‘武老師’。”
在社交媒體上,武彬的賬號擁有30萬+粉絲,每條視頻動輒百萬播放。他的內容不炫技,不販賣焦慮,只分享工具、思維和方法論,用最具操作性的方式輸出AI在電商領域的落地方式。
最關鍵的是——這些視頻,大部分也是AI生成的。
“選題我用AI寫,腳本我用AI出,剪輯一部分我做,一部分AI剪。”他笑著說,“用了AI工具,一個人就是一個超級個體。”
正是這種“用自己來驗證工具”的方式,讓他在To B客戶中迅速樹立起了信任感——不僅產品靠譜,人也靠譜。“很多客戶是先信我這個人,再信公司,再信產品的。”
而這也是他為公司帶來的另一個護城河。
“技術壁壘可以被模仿,口碑和信任很難。”
目前極睿科技已經建立起三道堅固的壁壘:一是垂直領域的數據積累和算法調優,二是流程化的工程能力,三是客戶口碑和信任體系。而這一切背后,是武彬以“人”的方式,完成的“超級增長”。
“我們等了五年,就等風來的一刻”
“2018年,我們就開始做AI了,那年還沒有人聽過‘大模型’。”
彼時的AI行業,遠沒有今天這般熱鬧。那是個需要坐“冷板凳”的時期。
他回憶起那幾年,“就是閉門造車,不斷試錯。”直到2023年,大模型技術全面爆發,他們才終于等來了屬于自己的風口。
“我們不是追風者,我們是風口來時,已經站在原地的人。”
在這場大模型的產業浪潮中,武彬所在的賽道——“AI+電商”——有了越來越清晰的爆發前景。
他分析未來兩條關鍵賽道:“一是AI與各行業的結合,二是AI與硬件的結合。”比如AI+法律、AI+保險、AI+教育,每個垂直行業都值得做一個深度模型。而AI硬件的另一邊,AI眼鏡、AI玩具、AI機器人等,也正蓄勢待發。
“我們在這個賽道里做得夠早、夠深、夠垂直,所以競爭對手還不多。”
而他也早早開始為下一步做準備:“我們在考慮上市,是選擇A股、港股還是美股,未來一定是國際化發展。”
創業,是鋼鐵俠的平凡日常
如果說辦公室里的鋼鐵俠是一種“致敬”,那么武彬本人,更像是這個時代里不穿戰衣的創業者。
“我以前是個內向的人,不善言辭,但創業讓我必須站上臺前。”他說。
如今的他,既要寫代碼,也要做銷售;既要對接資本,也要接受媒體采訪;既是管理者,又是布道者。他的成長軌跡,是這個時代典型創業者的樣本——從理工科背景出發,通過商業模式落地AI技術,再以內容和人設撬動增長。
當然,這一切并不輕松。
“最難的時候是2022年底,一年沒有方向,資金也見底。幸好雷軍投了我們1000多萬美金,又給了我們一口氣。”
談起雷軍,他坦言:“他是我最敬佩的創業者。能從創始人變成投資人,既做成了小米,也能識人投人,我希望能走上這條路。”
未來,他希望自己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創始人,更是這個時代“內容生產方式變革”的推動者。
“有一天,當你在亞馬遜、TikTok、Shopee、拼多多上看到的商品內容,都是我們做的,那時候,我們就真的改變了世界。”
就像辦公室里的鋼鐵俠——不靠奇跡,不靠魔法,只靠科技、信念和不斷前行的腳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