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因為古詩詞畢竟與現代生活有著一定的隔閡,而且限于詩詞的字數限定,對曲作者也是一大挑戰。
可是陳楚生藝高人膽大,將李白的這首曠世絕作,在首場就進行了的搬演,并取得了第二的好成績。
這再次印證了,只有頂級高手,才具有最大自由度的選擇,超強的駕馭力才是他的最大底氣。
聽《將進酒》,有種陪陳楚生穿越到古代之感。
他抱著吉他,低吟淺唱,山風吹過,流水叮咚,吉他彈撥出了古琴的神韻,讓人瞬間沉浸到了一種久違的古韻詩意中。
于是,他呼朋引伴,召喚三五知音,借琴風酒意,盡情抒懷......
一
如果說陳楚生的《將進酒》最令我欽佩之處,我認為是這首歌的架構。
他的前奏部分,以吉他模仿古琴,讓人瞬間沉浸于詩風古韻中。
而前兩句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沉郁、悲壯,低吟淺唱,唱出時光的無情、人生的悲憫。
換一個人,會是這樣的處理方式嗎?很多人可能將其表達得慷慨激昂,畢竟我們之前一直這樣吟誦。
但陳楚生抓住了李白寫這首詩時的一種情境,那就是郁郁不得志,煩悶憂愁,所以他會借景抒情,表達人世時光之殘酷、宇宙規律之無情。
前兩句就為這首歌做了一個精準鋪墊,同時也與下一個段落形成了強烈反差。
在第二個段落,則是從娓娓道來到縱情高歌,就像與友人從傾訴心事到縱情抒懷的過程。這個段落,猶如李白和友人酒到深處情自濃的放縱高歌。
在第三個段落,則是一句深情款款的讀白,加上極具節奏感的說唱,詩情至此,由狂放轉為激憤。字句緊湊的說唱,更能夠借古人酒杯,澆自己心中塊壘。
最后“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一句,高亢嘹亮的歌聲將這種激情一瀉千里。
《將進酒》的整體架構,起伏轉合,迂回波折,深得我心。而且整首歌曲的曲調是收著的,也彰顯出這首歌,其狂放表象之中的悲憤,豪縱中的憂愁之情態。
二
陳楚生深諳李白寫這首詩的精髓,所以他的這首原創作品,就連調性都能兼顧到。
為了彈出古色古香,琴風古韻,這首歌的前奏,他的吉他前奏特意調出了五聲音階的效果。
而且這個前奏之長,也出乎我的意料。一般的歌手不會這樣去設計。
但這樣設計的效果也非常明顯,人們立時安靜下來,沉浸到了這種古樸、蒼涼的調性中。
而接下來的中國大鼓,密集的鼓點,如黃河之水,奔涌而至。
這種蒼涼、厚重的調性,這種激越的表達,就像呢喃之后的情緒爆發,給人以強烈的共情力。
這是有多自信,才敢將李白的那句千古名句如此違背常理地去詮釋。
但他的這種不按套路出牌,卻讓我沉浸到了他營造的氛圍中,且毫無違和感。
這是基于他對音樂的虔誠態度,也是基于他對觀眾的認真負責。
陳楚生曾在某次采訪中坦言:“音樂不該只是記憶的復讀機,而是情感的放大器。” 所以,他演繹的不僅僅是李白的詩,更唱出了很多人所向往的真摯、灑脫、豁達、豪邁、樂觀、天真、浪漫。
海德格爾曾說:詩歌是通往本真存在(世界)最真實的路。而陳楚生在這條路上又為將其插上了美麗的翅膀。
《將進酒》哪怕只用一個超乎尋常的前奏,就讓我們穿越回歷史,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質樸、本真。
而我們也借由陳楚生,穿越千年,進行了一場心靈之旅。
三、
但《將進酒》中的陳楚生,真的是李白嗎?
他的每個吐字發聲,每個氣口,都能通感到李白的靈魂似乎附著在他身上,從而讓人感受到這借酒消愁、及時行樂的復雜情緒。
聲音干凈清澈而有力量感,低音區時沉郁,高音區時豪放,心緒亦隨著他的聲音跌宕起伏。
待到唱到“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時,整個情緒被他火一樣的激情點燃。
盡管我沉浸其中時,我只感受到了陳楚生心中的李白,而不是真正的李白。
因為,鑒于陳楚生的個性,其實他無法演繹出詩仙李白的那種放浪形骸的狀態,所以這首歌稍顯拘謹。
但是,陳楚生的《將進酒》盡管沒有演繹出真正的李白,卻將李白的精神內核內化,演繹出了陳楚生內心里的《將進酒》。
或許,這才是每個創作者的必經路:我不是你,但我可以感受到你的情感、思想、悟道、情緒、信念,于是我就成了你。
陳楚生這版作品,讓我看到了一位對音樂有極高標準和追求的歌手,是如何在做自己的同時,又兼顧到作品本身的。
這或許就是一通百通,一悟千悟。
當陳楚生演繹著一個如此沉郁中縱情悲歌、千愁時及時行樂時的不像李白的李白時,我也好像看到了陳楚生那光輝燦爛的前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