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逐漸成為升學的新渠道,這種“本土留學”模式,既保留了國內高等教育的體系化優勢,又嫁接海外名校的課程基因,為考生提供更多元的國際化教育選擇的同時,也成為了高校提升學科實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路徑。
近日,教育部下發通知,正式批準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合作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伊利諾伊工程學院,這也是此次教育部批準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唯一北京高校。
值得注意的是,該學院是北京市首個與美國大學合作設立的工科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主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前沿領域,引入美方優質教育資源,打造“雙導師制”教學模式。學生在校期間可同時獲得中美兩校的學籍,并有機會參與海外交換、科研項目及企業實踐。對于高考生而言,這一平臺不僅意味著更低的留學成本(相比直接出國),還能在本科階段積累國際化學習經驗,為未來升學或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而且,與其他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不同的是,伊利諾伊工程學院采取“4+0”雙學位辦學模式,學生四年均在信息科大學習,完成中美兩校共同制定的培養方案所規定的課程。
看到本科四年時間都是在國內接受國際教育,很多人或許會心存疑慮。但不用擔心,入選該學院的學生只要成績合格并達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和伊利諾伊理工學院規定的學術標準、滿足學位授予條件的,即可獲得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頒發的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及伊利諾伊理工學院頒發的學士學位證書。
而且學生獲得外方學位不以出國學習一段時間為必要條件,但學院依舊會提供豐富的交流項目以支持學生赴美開展長短期學習。這樣可以在省去出國所需要的高額費用的同時,保證學生享受國際化教學資源。
再加上信息科大伊利諾伊工程學院還將引入美方的優質師資和教育資源,每個專業分別有至少1/3的專業核心課程由美方教師來華授課。而這些美方教師帶來的不僅是知識傳授,更將前沿科研成果、跨文化工程實踐理念融入課堂,例如可能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學科中引入硅谷創新案例,助力學生構建全球化視野。
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這一北京市首個中美工科合作辦學機構——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伊利諾伊工程學院,瞄準芯片設計、智能傳感、工業互聯網等前沿領域,將芝加哥百年理工強校的工程教育基因,與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深耕三十年的智能制造學科積淀深度融合。對于即將參加25年高考的考生而言,這種"本土化國際教育"無疑提供了全新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