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初,伏托爾公司為滿足美國軍方對中型運輸直升機的需求,在縱列雙旋翼布局的基礎上,開始研發一種全新的直升機,YHC-1B。
1962年8月,該公司正式向美軍交付生產量產型號,這款直升機很怪異,它有兩個槳葉,而且是縱列布置的,這就是大名鼎鼎的CH-47“支奴干”的初期型號。美越戰爭的爆發,為“支奴干”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臺,其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讓美軍下了很多訂單。
CH-47“支奴干”直升機獨特的縱列式雙槳布局是其顯著特點,也是其性能優異的關鍵所在。這種布局的兩副旋翼前后縱列布置且反轉,前后旋翼都安裝在機身頂部的塔座上,后旋翼基座高于前旋翼基座,使得前后旋翼在水平方向上有所重疊,總長可以有所縮小。理論上旋翼直徑比單旋翼布局可降低30%,整體很緊湊。
兩副旋翼朝相反的方向旋轉,相比于單槳,產生升力要大很多,它還能在前飛時通過揮舞鉸增加槳葉軸線與水平面的前傾角,產生前飛的推力。而且,增大后旋翼的出力可以加大整體的前傾,使直升機在緊急起飛時更快地轉入高速前飛,有利于迅速脫離起離場。
雙槳反轉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抵消掉相互的扭力,這樣就不需要再設置一個尾槳,這簡化了整機的構造,在懸停的時候非常穩定。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多次用它懸停在懸崖峭壁上接送士兵。“支奴干”的整體外形看起來像是一個火車車廂上面加兩個螺旋槳,所以美軍稱呼它為“飛行車廂”。
自服役以來,“支奴干”不斷進行升級改進,最新的CH-47F型采用了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和數字化座艙,任務執行效率更高,飛行安全性也提升了不少。
其動力系統也得到了升級,搭載了兩臺T55-GA-714A渦軸發動機,單臺發動機功率為3529千瓦,起飛重量突破20噸。在稍微有些擁擠的情況下,飛機貨艙內可以塞進30名輕步兵,運送一輛悍馬。
它的最大有效載荷有4.5噸,美軍還喜歡用它來吊運M777榴彈炮,這款火炮在俄烏戰場上被擊毀很多,主要還是烏克蘭沒有大量直升機進行吊運,沒有直升機吊運,它就和普通牽引火炮沒有任何區別。
“支奴干”的平飛速度大約為315公里?小時,在直升機家族中速度并不慢。實用升限6000米以上,具備一定的高原作戰能力。因為采用了新型渦軸發動機,這款直升機還非常省油,航程突破了2500公里。
防護性上,“支奴干”基本沒有,12.7毫米穿甲彈都能打穿,這和它的定位有關,它屬于運輸直升機,不是通用直升機或武裝直升機。
在戰爭中,“支奴干”一般不會突破前線,在越南戰爭中,它就是頻繁穿梭于前線與后方之間,將士兵、武器彈藥、補給品及時運送到前線,順便將傷員后送至后方醫院,這就是它在戰場上的主要作用。
在海軍領域“支奴干”卻有妙用,它可以在兩棲作戰中,將海軍陸戰隊及其裝備快速運送至登陸點。其強大的吊運能力還可用于吊運艦船零部件、補給品等,甚至可以吊運小型艦艇。任務執行完畢以后,還負責把人接回來,強大的懸停能力和飛控使其可以停在海面上,美國的海豹突擊隊駕駛小艇能直接沖進它的機艙。
盡管“支奴干”實用價值很大,但是美軍還是準備讓它退役,當下,美國逐漸將目光投向傾轉旋翼機。
傾轉旋翼機具備直升機垂直起降和固定翼飛機高速巡航的特點,速度能快到500公里/小時以上,飛起來后有固定翼提供升力,航程和燃油效率等方面比直升機要高很多。還可以在機翼下加裝各種自衛武器,如此一來,戰場生存率就提高了很多。
美軍的計劃是用V-280替換掉現在所有的直升機,包括我們熟知的超級種馬王、黑鷹、阿帕奇等等,也包括“支奴干”。這個計劃目前才開始,能不能成功尚且不知道,就讓老美第一個吃螃蟹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