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2025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講堂在北大紅樓正式開講。應中共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邀請,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龐雅妮做客大講堂,以《從"吉金·中國"大展,看中國青銅文明的興起與繁榮》為題作專題講座。
"吉金·中國"展覽是陜西歷史博物館從2018年起開始策劃實施的"早期中國"系列展覽的第三部及收官之作,在敘事時間上接續前兩部展覽"彩陶 · 中華——中國五千年前的融合與統一"展和"玉韞 · 九州——中國早期文明間的碰撞與聚合"展,聚焦古國時代第三階段及王朝文明早期,探討這一時期隨著以鑄銅技術為代表的各種文化因素向中原的匯聚,如何催生出偉大的王國文明以及開啟影響后世中國的禮樂文明,讓觀眾更加深入理解中華文明的創新性、連續性和統一性,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講座上,龐雅妮帶領觀眾深入解讀"吉金·中國"展的策劃背景、展覽主題凝練、敘事時間框架和展覽主要內容,介紹了吉金鑄國、禮樂中華的宏大展覽主題。
中共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講堂是紀念館繼北大紅樓大講堂之后,推出的又一系列學術講座品牌,2024年已邀請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學等單位的著名學者開展了10場系列講座,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2025年,大講堂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充分發揮紀念館宣傳教育職能,廣泛邀請國內文博行業知名專家學者做客,聚焦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敘事體系,講述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詮釋與傳播。同時,紀念館也將創新講座形式,打造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活動載體,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薇
編輯/胡克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