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俄烏商量停戰,當然了,沒停成。
這場“萬眾矚目”的在土耳其召開的“俄烏美”三方會談,普大帝沒去,特朗普說大帝不去那我就不去了,澤連斯基說看不起誰呢?!大帝不去、懂王不去、我去干嘛?
想象中的三皇“會戰”沒有發生,就是下面的人來口腔體操交換一下意見,順便讓全世界再品品懂王”24小時解決俄烏沖突“的含金量。世界對美國的預期從“應該還是能摁住俄羅斯的“下滑到”應該是能摁住烏克蘭的“到現在——華盛頓的爺就是爺,除了吃就是玩,沒別噠。
你勸和俄烏哪怕有一點用,也不至于一點用都沒有。
(還是去中東看跳舞吧,這感覺是其他地方給不了的)
俄烏沖突還是在按照既定軌道疾馳而去。
軍人就是要上戰場的
戰爭對參與其中的大多數人來說都是苦難,但百煉成鋼、苦難輝煌,只有殘酷的戰爭才能挑選出最合適的將領。
據俄羅斯方面的消息:俄“中央”集群司令安德烈·莫爾德維切夫(Andrey Mordvichyov)上將或將成為新一任俄軍陸軍總司令。
開戰的時候還是中將,三年戰火中歷任南部第八集團軍司令、中央軍區司令,現在已然是陸軍總司令了。
時年不過49歲,完全可以稱得上一句年富力強,是一個邊疆哨所扛過槍,裝甲旅團拉過炮的全能型指揮官。而且順應潮流,無人機玩的比較溜,和其他部隊相比八集團軍戰損低、戰果高。長了眼睛的炮彈一門炮可頂十門,尤其是自殺式無人機直接飛進防空洞里面轟炸也不是不可能。
三年的俄烏沖突中這位“莫司令”可稱得上戰功赫赫,22年馬里烏波爾急先鋒,24年占領阿瓦迪夫卡。尤其是24年俄軍幾個重要戰果——阿瓦迪夫卡、奧切列季涅,謝利多沃等均是在其指揮下完成的。烏克蘭方面恨之入骨,曾多次發布“莫司令”陣亡的消息。
只是可惜啊可惜,烏方眼中的克里姆林宮乃是死靈法師聚集地,硬是把被烏軍擊斃的指揮官一遍一遍的復活。
俄烏開戰之初的時候,俄羅斯確實有點不適應,時人笑道:“紙糊的膠合板,泥塑的克里姆林”,但隨著戰爭的持續,其作為一個大篩選器,已經不斷地將中青年功勛階層提拔起來了,這些人就是未來的俄羅斯領導層。
雖然最反對俄羅斯總動員,最反對戰時體制的就是總統本人,但歷史發展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戰功卓著的少壯派軍官將接替原來的希拉維克集團。
現在俄羅斯被認定的接班人——阿列克謝·久明,可不是個走到哪妨到哪,除了“領掌”得力、眼線突出別無所長的萬斯,而是正經的軍校畢業,曾任總參情報機構負責人,在克里米亞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至于蘇洛維金大將,我們之前曾介紹過,其在敘利亞戰爭中的貢獻被西方稱為“屠夫”,但是后面在廚子武裝上訪的過程中立場有問題被雪藏,不過近期又有消息可能將別有任用。
對于俄羅斯原有的親西方派來說,真可以稱得上舔到最后一無所有,持續三十年的靠攏西方卻終成為一場空,美國人口惠實不至,歐洲寧肯玉石俱焚也不愿接納俄羅斯,東方的鄰國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產能國。最后的最后俄羅斯還是只能依仗于在戰爭中鍛煉出來的軍官。可以明確的一點就是,未來俄羅斯的內政外交只會走向更加強硬的風格。
這次的“俄烏美”停戰會談,其內容完全是一部電視劇的臺詞:“本來也沒什么好談的。”
烏克蘭想要回被俄羅斯占領的領土,甚至還想要回克里米亞。想啥呢?戰場上拿不回來的也別指望能在談判上談回來。
而俄羅斯想要的也很多,甚至有消息傳出來俄羅斯要烏克蘭徹底變成內陸國,俄軍要打到敖德薩。
烏東四州提都不要提,那是已經公投入俄羅斯的“我國疆土”,而現在俄羅斯還準備要緩沖區。至于其他的取消制裁、烏克蘭去軍事化、永不加入北約之類的,更是句句不可能被澤圣接受。
這次俄軍高層調整,基本展示了俄羅斯要打下去的決心,不再拿下兩個州,我們(第八集團軍)怎么向老領導獻禮!談是可以慢慢談,不耽誤打也是慢慢打,現在烏克蘭背后站著整個北約也不過如此,怕他怎得。
未來全新的戰爭形式
俄烏戰場已經向全世界公布了未來作戰的形態,無人機制空權已經處于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在大量精準、廉價、察打一體還可以自毀式襲擊的無人機海面前,什么鋼鐵洪流、神兵利器都和紙糊的一樣。
紙面上的參數對比沒有意義,重要的是體系作戰能力。直到霹靂15打下陣風之前,世界還是很難相信陣風這樣的戰斗機已經落伍了。
是的,傳統的戰斗機搶奪制空權方式已經落伍了,三哥操作陣風就如同重騎兵沖陣馬克沁一樣,打成啥樣,打死多少,根本不取決于你。
毀滅你,與你何干?
而俄烏戰場上之所以還是現在這個樣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交戰雙方的產能受限,如果是工業克蘇魯來展示未來戰爭的話,那么戰場形勢絕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中國首款“蜂群母艦”無人機即將首飛,“九天”無人機04架機目前已完成機體結構裝配,正在進行系統安裝與測試等工作。預計今年6月底完成無人機首飛任務。這款無人機翼展達25米,最大起飛重量16噸,最大載重6噸。“九天”無人機的動力系統采用渦扇發動機,最大飛行高度可達1.5萬米,最大飛行速度可達700千米/小時。“九天”無人機的續航能力也十分出色,最大航程7000公里,航時大于12小時。“九天”無人機的掛載能力也引人注目,8個外掛點既可以掛載1000公斤級的制導炸彈,也可以掛載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反艦導彈和巡飛彈。
“九天”無人機的另一大亮點是在機腹內集成了神秘的“異構蜂巢任務艙”。這個任務艙可容納上百枚巡飛彈或小型無人機,所以“九天”無人機也有“空中無人機航母”之稱。(央視新聞)
放無人機的無人機就要出現了,繼“兵者,軌道也”之后,中國軍事工業將再詮釋什么叫“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
九天無人機詮釋了一個新概念:“空中武庫”
因為以前的飛機,最大的一個局限就是要有人。畢竟咱們的飛行員都是忠于國家的高素質人才,一次性報銷了實在是太可惜,也太不應該。
日本搞神風特攻的那種“碳基自導航自適應戰斗部”怪不得會失敗,哪怕退一萬步講,帝國培養的“碳基”芯片也都是娘胎里生的,怎么也需要十幾年長大成人吧。而“硅基”芯片就不一樣了,都是按照工時算的。
如果飛機上不需要給戰斗員配備維生系統,戰斗員還能可集成可拆解的控制所有信息,那么所有的載重空間都可以交給武器。
比如說哈,B52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載彈量32噸,也就載荷比也就10%多點,至于戰斗機那就更低了。但是九天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16噸,最大載重6噸,載荷干到了37.5%。
要是以后這玩應能再大一些的話,既視感就差不多是這樣了。
而且,如果無人機突破日常的從地面到天空的瓶頸,而是變成了從天上往下扔的話,其實形態上就有很多可以做文章的了。
(比如說保溫杯式無人機)
那可就不是一次放兩百個了,估計是噴發式的孢子一樣漫天都是。
印度網友互相打氣說我們有“濕婆型原子彈”,沒有制空權照樣全軍突擊,完成戰略目標,嘖嘖嘖,這場面想想都于心不忍。
現在搞出來的這些新奇玩應都不說什么“國際一流水平”了,因為這壓根就是人類社會完全空白和未知的領域,中國人是按照好萊塢里美軍的外星人大反派來設計的武器。
近些年來這種全新的裝備層出不求,當然了一款兩款新式武器無法改變戰場局勢,但是一百款兩百款全新武器一定可以改變人類的戰爭形勢。
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艦載蜂巢、空中武庫已經開始實飛了,這都屬于“過于落后、可以展示”的技術,至于現在在研究的“天基武器”序列,能夠從太空軌道實現對地球某點的精確打擊,也未嘗不會再后續列裝。
不是我們眼花繚亂,實在是世界變得太快。流浪地球的郭導,快點拍第三部吧,再不拍,流浪地球怕是從科幻片退步到紀錄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