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老同學@程輝發了一條朋友圈,引發了同學群對國際大都市的發展探討。
本以為這又會是一場激烈的唇舌之戰,沒想到這次竟然達成了驚人的共識:上海、深圳,曾經光芒四射的兩大一線城市,如今正經歷著詭異的蛻變:
陸家嘴的江景豪宅旁,外賣員們擠在月租僅500元的棚戶區。
深南科技園人才公寓點燈率不高,但隔壁的城中村握手樓卻每晚都熱鬧非凡。
恒隆廣場的LV門店冷冷清清,街角的“一元購”快消店卻天天排滿了長隊……
這些景象的背后卻藏著三大怪象,開始逐步蔓延,且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01
千萬豪宅與貧民窟“共生”
大城市核心區房價收入比高達100:1,相當于普通打工人不吃不喝起碼要100年才能買得起核心區一套房。而一墻之隔的城中村租金卻在“跌跌不休”。
比如上海前灘,不少豪宅單價突破25萬/㎡,有錢人品嘗著上萬元一口的紅酒,站在前海深圳灣一號的窗前愜意地俯瞰夜景。而旁邊的城中村大排檔里,打工人卻在為6元一份的炒粉討價還價。
豪宅與貧民窟,如孿生兄弟般緊緊相鄰,一墻之隔,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其實是樓市財政畸形發展的結果。城市運營把核心地塊高價出讓給開發商,卻將拆遷成本轉嫁給城中村改造,最終造成了“豪宅區吸血,貧民窟造血”的惡性循環。
.02
大城市戶籍門檻下降,人口卻加速逃離
為了“搶人”,這兩年四個一線城市的戶籍門檻已經開始大降。上海將落戶門檻降到了“雙一流本科直接落戶”。廣州7個行政區內,擁有合法產權住宅房屋且在廣州連續繳納社保滿1年,就可申請入戶。花都更是傳出買房就送準戶口的信號。
大城市高高在上的姿態動搖了,但年輕人似乎并不買賬。資料顯示,2024年上海總人口少了7.2萬人,戶籍常住人口增加了16.6萬,但外來常住人口減少了23.8萬。其他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人口外流。
為啥很多人都離開一線城市?
一方面收入增速放緩,但居住成本始終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一線城市制造業持續外遷,藍領崗位減少,加上金融業裁員潮等因素,加劇了人口外流。
說白了,越來越多的人對“大城市生活”失去興趣,正如張雪峰說的,“大城市再好也非你之地”。“這里不再是夢想之地,而是絞肉機。”
.03
奢侈品門店冷冷清清,一元店熱鬧非凡
這兩年,大城市的門店銷售,也與過去截然不同。各路奢侈品旗艦店客流量降到單數,曾經人滿為患的恒隆廣場Gucci門店悄然關閉,而隔壁某小品牌推出的“5元專區”,卻單日營業額突破百萬。
比如深圳Costco開市客開業當天會員開卡數量超14萬人,萬象城的愛馬仕專賣店周銷量卻創下了三年新低。
這種極端現象的背后,其實是財富效應的坍塌。
2024年,一線城市法拍房數量激增35%,幾年前的千萬身價,一夜間淪為負資產老賴。中產們為了“保命”,只能瘋狂壓縮開支、“降級消費”。
.04
三大怪像的背后真相
富人越富,窮人越窮,財富分配的“馬太效應”正在失控——錢給了不缺錢的人,愛給了不缺愛的人,好運給了運氣好的人,厄運專找苦命人。
為啥會這樣?
①某些利益集團拿走了大部分城市發展紅利,制造業外遷又讓普通勞動者沒了上升的機會。
比如上海陸家嘴,金融從業者年薪百萬,但整個城市的底層服務人員月薪不超6000元。
②高運行成本把實體產業都逼走了。比如深圳南山區,寫字樓空置率突破30%,物業費卻年年上漲,扛不住壓力,企業也在加速逃離。
③新生代年輕人消費觀念越來越理性。年輕人不再愿意為牌溢價買單,反而越來越追求性價比。LVMH財報顯示,2024年中國區客單價下降35%,但購買頻次卻提升了20%。“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成了當前年輕人的消費新準則。
總之,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而上海、深圳的這三大怪象,更是城市化快速發展后的集體陣痛。
而眼下,這些大城市,唯有擠掉泡沫,返回本質。才能真正成為人們心中的“夢想之地”!對此,你怎么看?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