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吉祥航空發布了一臺車。
你沒聽錯,就是你知道的那個航空公司,出了一臺15萬左右的純電車,純電續航500公里左右,再一次刷新了我們對造車的重新理解。
過去幾年,各路資本下場造車,360的周鴻祎投資了哪吒汽車,現在在危機邊緣徘徊,當年的高合汽車、天際汽車都和市場說拜拜了。
新勢力的造車門檻,真的不高!
造車的三個難題,主要是:資質、資本、技術,現在全行業都解決了兩個,資質其實現在是“溢出”狀態,大量有資質但是沒資金的企業等待資本方的盤活。
只要你有錢,資質問題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至于技術更不是問題,電車的核心是電池包、電機、電控,產業有大量打包出售的,只要有錢,直接可以盤活停產的生產線,之前倒閉的新勢力也不是因為沒技術,只是因為資金斷裂導致的。
市場中還是有一些不錯的產品的,比如說高合,產品是沒問題的。
我們能看到吉祥航空造車,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拿錢出來了,資質、生產線、供應商可以全面服務,但能不能賣的好,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實造車這件事兒,很多企業都已經放棄了,主要是不掙錢。
30年前,歐洲很多地方都開始甩賣汽車品牌,MINI、路虎、捷豹、沃爾沃等品牌都被甩賣,核心的根本就是利潤率太低,即便是豪華品牌也存在盈利困難的問題。
前期大量的研發、建設工廠、人才積攢,后期還要服務質量和保證售后,一整套鏈條打下來的成本非常高。
其實全球的大企業,都有自己的護城河。
比如說吉祥航空所在的板塊,巨頭是波音、空客,這兩家企業的核心業務就是自己的“大飛機”板塊,這是護城河板塊。
所有的研發、投入、運營都要圍繞著自己的母板塊來做。
其實這種企業能生存的更久,包括但不限于三星、雅馬哈、豐田、本田等傳統企業,它們的核心板塊,都是圍繞著自己的母板塊來進行的。
三星是世界最大的科技企業之一,擁有強大的資金儲備,加之和現代汽車的緊密關系,所以三星想要造車,本身就不是一件難事兒。
但三星并沒有投資汽車板塊,核心原因是,汽車板塊中有比三星更強大的選手。
比如說豐田、大眾,無論是技術儲備、口碑積攢還是供應商規劃,都要比新入局的三星更加具有號召力。
制造業有明顯的“涇渭分明”特性。
雅馬哈在傳統制造業聲名赫赫,但也只是在摩托車板塊運營,尚且不進入到汽車市場中,我相信20年前就給沃爾沃設計出大排量發動機的雅馬哈,擁有絕對的實力,但不造車有其自己的原因。
一個是,進入到汽車圈,相當于一種資源浪費,本身日本企業中就有很多優秀的車企,雅馬哈造車對于整個市場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
另一個,摩托車和汽車雖然有很強的技術共通性,但本質上不屬于同一類型商品,造車需要重新梳理架構,未必能夠在汽車圈建立起更高價值的口碑,利潤率如果無法保證,會拖垮一個企業。
所以退回來看,成熟的企業是不會貿然進入到一個新的板塊中的。
就像蘋果放棄造車,不是因為自己的各方面實力不行,而是其要專注于護城河板塊,科技板塊本身的競爭壓力就足夠大了,保留實力做好本職業務更加重要。
不輕易造車,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