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國乒的比賽,總覺得那是一支無所不能的隊伍。
一個個世界冠軍,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神將。但真要細數其中讓人記住的不只是技術,還有長相的,江嘉良一定是繞不過去的那個名字。
他年紀輕輕就站上了世界乒壇的巔峰,卻在25歲突然退役;他娶了當年最紅的女演員之一吳玉芳,成家立業;又在退役后轉戰商界、傳媒,折騰了一大圈。
少年成名,世界冠軍的“起點線”
1964年,江嘉良出生在廣東中山,父親是建筑工人。雖然家境普通,但命運往往會在最不經意的地方埋下伏筆。江嘉良小時候喜歡跟著父親看工地上組織的乒乓球比賽,一看就看上了癮。
7歲那年,他在家學著打球。父母一看,喲,這孩子眼疾手快,天賦不錯。于是把他送進石岐體校,繼續深造。
9歲進省體校,13歲進省隊,15歲就打全運會——他的人生節奏,從一開始就按著“天才模板”在走。
而真正讓他“出圈”的,是1979年第四屆全運會。那一年他只有15歲,被廣東隊“破格”派上場,第一天狀態不佳,很多人勸教練別再上他了。但第二天,江嘉良仿佛脫胎換骨,接連戰勝了五位國家隊主力,拿下單打第五名。這一戰,不僅讓他“一戰成名”,也直接把他送進了國家隊,成為當時中國乒乓球隊史上最年輕的隊員。
說到江嘉良的打法,很多乒乓球迷至今記憶猶新。右手直拍正膠快攻,節奏極快、出手果斷,尤其擅長把對手“逼瘋”。外國選手對這種打法束手無策,久而久之就成了他們的“夢魘”。
1984年,他拿下世界杯男單冠軍,這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也讓他的名字第一次被國際乒壇記住。
1985年,更是高光時刻。他先是帶隊在男團比賽中5:0橫掃瑞典隊(那時瑞典可是中國乒乓的“頭號對手”),隨后又在男單比賽中擊敗隊友陳龍燦,成為那一屆的“雙冠王”。
到了1987年,江嘉良迎來了職業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一戰——和瓦爾德內爾在第39屆世乒賽男單決賽上交手。那場比賽堪稱“世紀對決”:前兩局落后,最后一局瓦爾德內爾一度20:16領先。正常來說,這種比分很難逆轉,但江嘉良就是扛住了壓力,連追6分,以24:22贏下決勝局,成功衛冕。
這場球的刺激程度,不是看回放能體會到的。贏球之后,他直接脫下球衣,仰天長躺,眼含熱淚。
“為什么退役?”他回答得很誠實
1989年,江嘉良在德國世乒賽上率隊對陣瑞典,結果0:5慘敗。他輸給了瓦爾德內爾和阿佩伊倫。回國后,他做了一個讓人吃驚的決定——退役。那年他才25歲,正是運動員的“黃金期”。
很多人不理解,覺得他“太早走下神壇”。但江嘉良后來在采訪中說得很直白:“輸球以后就退了。我們太依賴教練了,太缺乏創新。老外是靠自己打出來的,我們是靠體系、靠框框。”
這句話很扎實也很清醒。他是中國乒乓黃金年代的見證者,但也看到了當時體制的短板。他的直率,其實是一種成熟的清醒。
退役后,江嘉良的人生重心逐漸從乒乓球轉向家庭和事業。而他的愛情故事也讓人覺得特別“舒服”。
1986年,他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了吳玉芳。那時的吳玉芳剛憑《人生》拿下百花獎,前途大好。而江嘉良也正處于事業高峰。
兩人一個是球場天才,一個是銀幕女主,看上去像是“圈子不同”,但就是聊得來。江嘉良追得很認真,經常探班、送飯,真心實意打動了吳玉芳。
婚后,吳玉芳為了家庭淡出演藝圈。1992年、1995年,兩個女兒相繼出生。直到女兒稍大一點,她才在丈夫鼓勵下重返熒幕。
吳玉芳復出后演了不少配角,很多人替她惋惜,她卻說:“把角色演好就行,配角也能出彩。”
2019年,她憑《送我上青云》里的梁美枝一角獲得金雞獎最佳女配角,實力不減當年。
而江嘉良也公開表示:“她為家庭付出很多,我也希望她能有自己的事業。”
這樣的相互支持,是婚姻最好的樣子。
女兒沒打球,但他沒覺得遺憾
兩個女兒雖然長得像爸爸,但對乒乓球沒興趣。有人覺得可惜,但江嘉良和吳玉芳都不介意。
吳玉芳曾說:“別人說世界冠軍后繼無人,我們覺得無所謂。做個普通人也很好。”這句話看起來簡單,但其實透露出一種放下名利的智慧。
退役后,江嘉良并沒有“隱身”。他試過當乒乓球教練,做過電視評論員,也干過房地產和環保行業,甚至還研發過建筑軟件。
但最讓他念念不忘的,還是乒乓球。
2002年,他在上海浦東創辦了乒乓球學校,搞“從小學到大學一條龍”的培養模式。他的理想很簡單——“把我學到的東西傳下去”。
他小時候曾和莊則棟打過球,那種“偶像面對面”的感受他記了一輩子。現在,他也想成為這樣的人,把信念傳給年輕人。
江嘉良從沒公開感慨“人生巔峰已過”這些話,但在2007年,他家被盜,最心疼的就是丟失的獎牌。
雖然警察抓到了人、也賠了錢,但獎牌找不回來了。他說:“那是我青春的見證。”這句話聽起來很輕,但背后是個運動員一輩子的心血。
如今,江嘉良和吳玉芳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女兒們也很獨立。他們沒有大紅大紫地活著,但活得很真實。
江嘉良的人生看起來并不“逆襲”——沒有跌入谷底再驚天逆轉的戲劇性情節,也沒有在退役后一夜暴富。但他早早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該什么時候放下。
他不像現在很多人那樣急功近利,而是始終一步一個腳印,做自己能掌控的事情。球打得好,退得干脆;家庭穩,事業穩;人沒飄,心也沒變。
很多人退役后苦苦尋找存在感,而他似乎早就找到了:“做喜歡的事,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能做點貢獻,那就很好。”
參考資料:
《人民日報》體育版對江嘉良歷次采訪記錄
中國乒乓球隊官方網站運動員檔案
《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專訪江嘉良與吳玉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