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地球2.25億公里的紅色星球上,NASA毅力號火星車正書寫著人類探索史的新篇章。當它攀上杰澤羅隕石坑445米高的西緣時,科學團隊的通話器里爆發出此起彼伏的驚嘆——眼前的“女巫榛樹山”區域,竟是一座埋藏了40億年的地質寶庫!
一、火星版“地質博物館”現世
自2024年12月抵達這片神秘高地,毅力號的科學儀器就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激光光譜儀在83塊巖石表面燒灼出數據火花,機械臂對7處巖層進行了毫米級掃描,更令人振奮的是,它成功封存了3管可能改寫教科書的巖石樣本。
項目科學家凱蒂·斯塔克·摩根博士激動地回憶:“在隕石坑底部時,我們往往需要數月才能找到一塊值得采樣的特殊巖石。但在這里,每轉動一次車輪,都會遇到前所未見的巖石類型!”
二、時光膠囊里的水火之歌
這些巖石記錄著火星最動蕩的青春期。某些熔巖碎塊誕生于遠古隕石撞擊的瞬間,與它們為鄰的層狀巖石,卻是在數十億年前火星湖泊中慢慢沉積而成。最令科學家心跳加速的發現是:被流水改造過的巖石,竟與長期干旱的巖體緊密相依!
“這就像同時發現了恐龍化石和現代鳥類標本,”地質學家解釋道,“我們正在見證火星地質活動的‘蒙太奇’現場。”
三、生命拼圖浮現:蛇紋巖的誘惑
當探測器鉆取“桌地”巖石樣本時,科學家們屏住了呼吸。數據顯示,這塊巖石幾乎全由蛇紋巖構成——這種礦物需要大量液態水與火成巖發生反應才能形成。更令人遐想的是,蛇紋巖化過程會釋放氫氣,在與二氧化碳結合后可能產生甲烷。在地球深海熱泉區,類似的化學環境正是微生物的樂園。
“雖然還沒發現直接證據,但這絕對是迄今為止最接近‘宜居環境’的線索。”項目組行星化學家難掩興奮。
當“桌地”樣本管因巖粉干擾無法密封時,地球指揮中心上演了驚心動魄的13個火星日攻堅。工程師們遠程操控機械臂完成33次精密清刷,甚至發明了獨特的“彈指神通”——讓樣本管在特制艙壁產生高頻振動,最終成功清除頑固粉末。這種太空級強迫癥操作,確保了珍貴樣本的絕對密封。
四、下一站:火星樣本返回計劃
目前封存的3管樣本,將與先前采集的20余管“火星檔案”一起,等待2033年啟程的“星際快遞”任務。屆時,人類將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樣本自主返回。歐洲航天局樣本回收項目經理透露:“這些巖石可能包含太陽系最古老的秘密,我們正在研發能承受火星極端環境的特種容器?!?/p>
你認為火星上存在過生命嗎?
如果未來證實這些巖石中存在生命痕跡,你認為會以什么形式存在?
在評論區寫下你的猜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