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恩文
改革開放初期的社交,初次見面或偶然相識抑或熟人,見了面都流行遞名片。
名片各式各樣,五光十色。但名片上面印的內容大體差不多,一般都少不了姓名,單位或公司名稱,再就是職務,電話號碼(住宅、家電)或傳呼、手機號,個別的還有郵箱,經營范圍,英文等等。
阿森是那時的天之驕子,更是個大忙人,他的身份多得連他自己都數不清,光自己開辦的公司就有五六個,且都是法人,其他社會上的這個協會那個協會的兼職也有不少,因此,大會小會、大事小情也都需要他拍板定調,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
為緩解自己的壓力,他特意聘請了一個辦公室主任老李,他是體制內寫了一輩子材料的筆桿子,剛退休不久。
一天,阿森對老李說,自己也想印盒名片,讓他先設計一下樣式,他審后付印。
接到指令,老李立刻攤開稿紙。
很快,老李將精心設計好的名片樣本遞給阿森。讓他沒想到的是,阿森看著看著,不僅沒夸獎他,反倒眉頭一皺。老李深知,阿森一不高興就是這種表情。
“干這么多事,交那么多人,難道我就這一個職務嗎?”,阿森十分不滿,氣哼哼地責問。
“對不起!老板,我琢磨來琢磨去。那些無關痛癢的社會兼職,還是不印上為好,一是太多太雜,突出不了重點;再個是職務太多,一個小小的名片也印不下呀!”老李一邊道歉,一邊委屈地辯解。
“印不下你想辦法呀!活人還能讓尿憋死?”阿森更生氣了,“拿回去,重新設計!”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反復揣摩,老張終于將新設計的樣品送到阿森手中。
阿森看著小小的名片正面背面都印著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單位名稱,職務,他一個個認認真真地審查著。
阿森從椅子上站起來,拍拍老張的肩膀,“看來,這回你是真用心了,干的不錯,一個沒落,工作就得這樣干!”
突然,阿森若有所思,拿著名片用食指彈了彈,擔心道,“這上正面反面都有字,如果忽略了后面,忘了看了可怎么辦呢?”
老張略一沉思,開口便說,“這有何難,只需在正面的右下角印一個括弧,里面再印三個字就萬無一失了。”
“哪三個字?”阿森催問。
“轉背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