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一場空戰,巴基斯坦憑借中式裝備將法國的陣風、幻影2000等戰機打了個落花流水。借著這個題材,中國網紅“豪哥哥”的魔性神曲《剛買的飛機被打了》,在全球狂攬10億播放量后,印度網友的憤怒終于從“罵戰”升級為“歷史戰”,一群印度網民發布了一張拍攝于1845年的上海英租界老照片:四名中國人戴著枷鎖示眾,身后站著身穿英國制服的印度錫克族巡警。
配文直指中國“也曾是列強的殖民地”,試圖以此反諷豪哥哥對印度軍事實力的調侃。然而,這場看似犀利的“揭傷疤”行動,卻意外引發國際網友的集體群嘲:“印度人不懂歷史,更不懂中國?!?/p>
豪哥哥的《剛買的飛機被打了》堪稱2025年現象級文化輸出。視頻中,他頭戴錫克教頭巾、臉涂深色顏料,用“咖喱味”中文唱著“雷達都是壞噠,九十億全部白花”,將印度斥資88億美元購買的“陣風”戰機被巴基斯坦殲-10C擊落的事件,變成全球網友的洗腦神曲。
巴基斯坦國防部官方轉發調侃,土耳其電視臺黃金時段分析歌詞,法國網友甚至用香頌調翻唱。印度政府封殺8000個賬號、威脅起訴至聯合國,卻讓視頻熱度飆升300%。
面對這場“文化核爆”,印度網友的反擊從“刪帖控評”轉向“歷史挖墳”。他們翻出1845年上海英租界的老照片,試圖用中國的屈辱史對沖當下的嘲諷。照片中,印度錫克族巡警(英國殖民時期的雇傭兵)押解戴枷華人。印度網民嘲諷:“你們也曾被殖民,憑什么嘲笑我們?”
這張照片確實刺痛了部分中國網友,但更多人的反應是:“就這?”有網友在評論區貼出圓明園廢墟、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照片,寫道:“印度人以為我們不敢面對歷史?這些傷疤,我們刻在教科書里、建在博物館中。”
事實上,中國對殖民歷史的處理與印度截然不同。上海的租界史被詳細寫入教材,外灘的萬國建筑群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正如網友所言:“我們不回避歷史,因為今天的復興正是對屈辱的回應?!狈从^印度,其教科書對英國殖民史的敘述常被批評為“淡化剝削”,而獨立后保留的殖民遺產(如英語為官方語言、仿英議會制度)更被視為“未完成的精神獨立”。
諷刺的是,印度網友用來“反擊”的照片,恰恰暴露了殖民史的復雜性:畫面中的錫克族巡警,是英國“以印治華”策略的產物。19世紀,英國從印度招募錫克教徒、旁遮普人組成“上海萬國商團”,鎮壓太平天國、維護租界秩序。這些印度人既是殖民工具,也是受害者——正如中國勞工被賣到美洲修鐵路,雙方都曾是帝國主義鏈條中的“被剝削者”。
印度網友的“歷史反擊”,折射出莫迪政府“強國夢”的深層焦慮。自2014年上臺以來,莫迪大力推動“印度制造”“軍事現代化”,斥巨資購買法國陣風戰機、俄羅斯S-400導彈。然而,軍購腐?。ㄈ珀囷L單價高達2.4億美元)、國產武器頻發事故(如“光輝”戰機墜毀)讓“強軍夢”屢遭質疑。豪哥哥的“九十億白花”歌詞,正是戳中了這一痛點。
與此對比,中國網民對歷史的清醒認知,源于近代以來的苦難與奮起。從甲午戰敗到抗美援朝,從“兩彈一星”到殲-20列裝,中國人深知“尊嚴只在劍鋒之上”。正如網友評論:“我們挨過打,所以更懂自強;印度人沒挨夠打,才會沉迷‘精神勝利法’?!?/p>
印度網友的“租界照反擊”,本意是揭開中國的“舊傷疤”,卻意外照出兩國的精神差距:中國將屈辱史轉化為復興動力,而印度仍在殖民遺產與民族自尊的撕裂中掙扎。正如豪哥哥視頻評論區的高贊留言:“感謝印度老鐵送的流量,但歷史課得補——強大不是靠封殺網紅,而是靠造出打不落的飛機?!?/p>
這張1845年的老照片,或許會成為2025年最諷刺的國際關系注腳:當一個國家只能用百年前的殖民影像反擊當下的文化調侃時,恰恰證明它從未真正走出歷史陰影。而中國的回應,早已寫在殲-20劃過長空的軌跡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